平抑菜价的“马路菜市”何以不招官员待见?

平抑菜价的“马路菜市”何以不招官员待见?

玉川子杂文2025-08-23 11:34:30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通报,内地5月CPI涨5.5%,创34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11.7%。在当前物价“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麻城市城区的“马路菜市场”为平抑蔬菜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麻城广大市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通报,内地5月CPI涨5.5%,创34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11.7%。在当前物价“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麻城市城区的“马路菜市场”为平抑蔬菜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麻城广大市民所欢迎。
“马路菜市”就是菜贩以天为帐,以路为摊,当街叫卖。据了解,麻城城区现有商贸步行街东路口、南正街路口、建设路口、烈士陵园路口、闵家桥路口、南环路口、闵五路口等几个比较大一点的“马路”菜市场。为什么条件如此简陋的“马路”菜市备受市民欢迎?接连十几天笔者穿行其间,寻找答案。(06-15来源荆楚网)。
新闻中给出寻找的答案是:“因其没有中间周转环节,这里的菜价普遍要比正规的农贸市场便宜10%—30%,而且都是本地菜,比较新鲜,味道纯正,因而深受市民喜爱”。
实际上不用寻找,公众也知道一定是这个答案。近些年中国的蔬菜市场陷入了一个怪圈,种菜的农民辛辛苦苦地赚不到多少钱,卖菜的商贩斤斤计较地也说利润很低,买菜的市民挑来捡去都说菜价好贵。说来说去,中间环节就象一个黑洞一样,吞噬了高菜价的利润,吞噬了市民们的血汗钱。去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报道:廉价进京菜涨幅达20倍,除去物流费外,市场监管部门收取的各种管理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仅仅一个长度1.5米左右,使用面积约为2平方米的摊位,一个月的租金就是1000元,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菜贩告诉记者,每个月赚的钱,几乎要拿出一半来交摊位租金。今年4月28日的《生活新报》也报道说:昂贵的摊位费、卫生费等大幅度地推高了蔬菜的价格。
笔者所在县是一个农业县,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62元。如果把那些超出平均收入的人一剔除,普通市民的收入能有多少可想而知。但是,蔬菜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现在市场上最便宜的蔬菜也在3元一公斤左右,比省城还要高出许多。市民们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是,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间环节推高了菜价。因为,尽管是农业县,但是,吃菜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外地供应。高额的物流成本要进入菜价,再加上所有的蔬菜经营者都必须按照划行归市、进场经营的原则到农贸市场租摊位。而进到市场租摊位,不仅有摊位费、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费。而且摊位费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费,基本上是年年都涨,而且涨幅都是大大地超过了经营者的利润率。所以如果是会经营的菜贩还有利润可赚,如果不善经营,就只有亏损。笔者一族兄在外打工多年来,06年返乡后就在菜场租摊位卖了一年菜,最后亏损两万多元,只好灰溜溜地收摊子回家种田去了。
而本地农民即使是偶尔出售一点自己多余的蔬菜,也不敢在街头巷尾自由买卖。要么是进到菜场临时租摊位,要么是将菜低价整卖给有摊位的商贩。眼睁睁的看着摊贩用高价销售。如果有敢于不进场卖菜,而私自在街头“打游击”的卖菜者,就会被撵得鸡飞狗跳。而那高价的蔬菜让低收入的群众心惊胆战,有些特别困难的群众就只好等到天黑之后,才到农贸市场去捡那些烂菜叶。
这种状况让农民、市民、菜贩子都有怨言、都在呼吁,希望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让农民把自家种的菜自由地挑到街头出售,让农民自种的蔬菜来冲击一下高额的菜价、让“马路菜市”来平抑一下昂贵的市场。但是,不知是哪里“卡了壳”,一直没有哪个部门回应。而且据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在电视上说,还要进一步加强划行归市、进场经营的管理,对不进场经营的游商小贩要加大处罚力度。看来市民只能在希望中购买那种新鲜出炉、带着露珠、味道纯正,价格便宜的本地菜了。
从道理上说,菜价便宜的“马路菜市”应该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农民可以多增收,市民可以吃上味道纯正,价格便宜的本地菜。政府应该是大力提倡、大力支持。但是,为什么政府却不仅不提倡、不鼓励、不支持,还要以管理为名增加一些中间环节,增加流通成本,推高蔬菜价格呢?说来说去,还是有些地方的政府官员执政为民的意识太淡薄了。在他们的的心目中,城市的面子比百姓的肚子重要,干部的舒畅比市民的情绪重要,简单的管理比细心的呵护重要,政府的收入比群众的生活重要。所以宁肯被非议、遭诟病也不愿放开“马路菜市”。就是麻城讪“为平抑蔬菜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麻城广大市民所欢迎”的“马路菜市”,不也是每天8点之前被“撵街”吗?
难道政府放开来,管理好“马路菜市”就是那么难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