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建筑师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华人建筑师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歉歉杂文2025-08-20 18:17:42
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他们怀着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快乐交替着失落。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分隔形成两座河心岛。公园、
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数不清的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他们怀着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快乐交替着失落。
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分隔形成两座河心岛。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
有人问法国的象征是什么?回答是巴黎。巴黎的象征是什么?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
上述都不是。
据2007年法国人自己评选的结果是卢浮宫。
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卢浮宫始建于1190年,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它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其中藏有40多万件艺术珍品,尤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万宝之宫”。当然最为人们乐道的是著名的“宫中三宝”,一是米洛斯岛的维纳斯像;二是无头断臂、双翅振飞的萨莫特拉契的自由女神雕像,这是古希腊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1982年来参观卢浮宫的游客流量是每天300多万人,现在这个数目则是600万人。据调查吸引他们来此的兴趣并不仅仅是伟大的卢浮宫,充满现代气息,非常完美的衔接过去和现代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则更是他们吸引来此的目的。
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由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工程完工后,法国人给予它极高的评价,称赞其为“飞来的瑰宝”。这项工程也奠定了贝聿铭在世界现代建筑成就上的巅峰地位。
然而,在它建成之前和建造之中,法国人是想尽各种手段阻碍这项工程的进行,那时候法国的舆论是“一边倒”的非常不友好的对贝聿铭进行抨击,甚至连力挺他的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承受着群众舆论的巨大压力。
工程总共花了14年的时间,其中有两年的时间里贝聿铭是用来对舆论做说服的。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贝聿铭曾说过“建筑是不可以赶时髦的,衣服可以,衣服今年做的,明年就不流行了,这是可以的。但建筑不行,你不可以今年建好了,明年说这是可以拆的。建筑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做好了就是了,等待历史来检验”。
60多岁的贝聿铭接受当时法国总统密特郎的邀请参与卢浮宫的改建计划,当法国总统宣布由他来包揽全部设计的时候,整个巴黎都震惊了。尽管那个时候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建筑师了,但是当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听到这一决定目瞪口呆的同时也被彻底激怒了。
为什么一向幽雅潇洒的法国人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我们知道卢浮宫虽然是和巴黎众多闻名的建筑一样都是属于巴黎的象征范围,但是卢浮宫不同,它虽然和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一样是全法国引以为荣的象征,但是在法国人民的心目中卢浮宫是他们心头上的一块肉,是巴黎的心脏,是神圣的瑰宝,法国人对它怀有巨大的感情,一如北京故宫在我们国人心中的地位,现在北京故宫要被一个不明身份的老外拆了重修,你会怎么想,心理上是不可以接受的。
现在这块瑰宝的改建却要由一个华人建筑师来设计,来做,那么我们泱泱大国却找不到我们自己的人才来设计吗,干吗要请外人,并且还是一个华人。
法国人认为这是在挑战法国人民心理承受的底线,是不能够容忍的。那时候密特朗总统的决定刚一宣布出来,整个巴黎整个法国闹翻了天,几乎所有的舆论都是在阐述同样的观点:贝聿铭的“大金塔”设计会毁了卢浮宫,会毁了巴黎。
难能可贵的是贝聿铭在参与修建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开朗的心态,不友好的舆论批评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他。
他谈到那段往事的时候说道“我们探讨很多可行的方案和设计,在所有的方案设计中只有金子塔是最简明最有力最可行的。建筑的好坏并不是一做出来就说它好或它坏,要由历史来鉴定。有些人的批评有价值,有些人的批评没有价值。相对一个进步的新事物的产生,许多错误的批评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无理的”。
在满天飞的舆论中,建筑工程的进行中,每天都要由军警守卫来维持着反对游行的队伍所造成的压力和冲突。在贝聿铭的翻译天天都心惊胆战的时候,他却依然故我,依旧以一种开朗,平和,冷静的心态来参与工程的进展。
工程于1988年完工,向来对此争吵不休的法国人参观了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后立即来了一次大转弯,出奇的意见一致,对于它给以极其高的赞誉之词。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和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一样很快成为了法国的象征。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了他法国地位最高的荣誉勋章。
那时候一位法国著名记者满怀深情的说道:“金子塔落成的那一刻,略显沧桑的贝聿铭脸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贝聿铭现在回想起来说道:“最要紧的是做成功,只有做成功才是最有力的证明。建筑作品历来就是这样。”
卢浮宫的修建工程成为了他一生的荣耀。
我们现在一谈论起金子塔,马上会想起它是死亡的象征,是埃及法老野蛮暴力的代表。但是贝聿铭设计的这个大金塔外形却是富有生命的,审美与适应成为了它建筑特点的最好诠释。在里面由当时从江苏无锡运来的793块玻璃使卢浮宫更加光亮。纹理和着太阳神奇的光线,使里面的几何体闪耀着异样的光彩。
贝聿铭谈道里面的光影效果处理的时候说道:“使一种东西能够持续的发挥出光彩,就必须得吸收它的精髓,否则就会成为一种潮流,潮流就是没有方向的,是不断在变化的。机会稍纵即逝,所以特别重要。”
联系现在法国人对它的评价再联系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改进一种旧事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在已经适应过去的思维,过去的思考方式上来适应去走一条新的路子是很困难的,在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现在在我们在穷了几千年之后不得不感慨邓小平的伟大,在当时思想那么落后时代潮流趋势的国度里,在那么大的保守势力的压力中他硬是拉着中国岌岌可危的命运走向了改革开放,挽救了中国的前途。
建筑也许就是这样,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赞誉之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