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心灵家园

找回心灵家园

植缆散文2025-04-04 20:01:52
幸福的境界是每一个人的向往,然而达到这个境界的正确道路却不是每一个人能够找到且能把握住的。古人讲“福生有基”,这个“基”,就是指正确的寻福之路(也指“福”的发生发展之路)。只有寻找这个“基”的时候,“福”才会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幸福是人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产生的心理愉悦状态。
幸福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生活状态的变化,人们的幸福观也随之在变。在离乱的年代里,安定就是幸福;在饥寒的岁月里,温饱就是幸福;在患病的时候,健康就是幸福;在身陷囹圄时,自由就是幸福;在家庭纷争时,和睦就是幸福。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很难静心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就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人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的“心灵家园”,从而失落空虚。最让人担忧的是,人们失掉了传统文化“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情怀,丧失了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畏惧。这就必然导致了行为上的非理性化。其人生价值取向要么是极端的理想主义(离开物质谈精神);要么是极端的功利主义(离开精神谈物质)。两种思想一方面导致人们形成事事漠然、不择手段、急功近力、花天酒地、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其必然结果就是让自己对生命存在和生活幸福的思考陷于迷茫和混沌状态,进而走进死胡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无名无知,疲惫痛苦。另一方面盲目寻找精神支撑,走向虚无,向上帝求助。
人生追求幸福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但要获取幸福,必须致力于发展进退有节的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的应变机能。
身体是求福之本,身体垮掉了,幸福就成了一种奢谈。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健康身心。这就必须选择一种健康全新的生活方式,从盲目攀比、纵欲无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平衡生活。
心灵是体魄之本,“万病由心生”。因此要善待自己这颗“心”。在追求金钱物欲的时候,应清醒地看到,金钱物质既是健康幸福的“天使”,又是毁灭人生的“魔王”,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金钱的负面效应。在享受财富盛宴的时候,保持一颗纯洁善良之心。有了这些,我们就拥有了求福之路的“第一张通行证”。
让我们回顾人生的时候,常常反思自己,学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回到芬芳四溢、百花吐艳的精神家园。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也即清除心浮气躁、精神空虚的方法)智慧是幸福之本,快乐之源,成功之基。
世上本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幸福生活,全靠自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