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奇思想

奇人奇事奇思想

爽直散文2025-04-14 13:58:5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都是大家的手笔,鲜见一个无名小卒的作品能给后世留下那么多思考的空间。但《菜根谭》的作者是个例外。他叫洪应明,明朝万历年间人。关于洪应明这个人,翻阅前人对名人的众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都是大家的手笔,鲜见一个无名小卒的作品能给后世留下那么多思考的空间。但《菜根谭》的作者是个例外。
他叫洪应明,明朝万历年间人。
关于洪应明这个人,翻阅前人对名人的众多介绍,没有找到一条详细介绍洪应明的。就连《四库全书》里也只是寥寥几句:“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不祥。”而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却写出了旷世奇书——《菜根谭》。奇哉!
也正是洪应明的默默无闻,甘于寂寞,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书在中国本土很少有人知道。而当上世纪初,这本书远渡重洋到了日本,立即引起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响,一股《菜根谭》热迅速席卷整个日本,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奇书又被从日本请了回来,在中国本土掀起了一股狂潮,这又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要是洪应明活到今天,不知道他老人家该做何感想。
那么这样一本四百多年前的书到底为什么被称为一本奇书呢?
奇就奇在这本书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修身独善和佛家的劝善去恶的基本思路。其独到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其智慧的思想让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豁然开朗,读过这本书的人会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事物,有一种站在高处冷眼看世界的超脱的感觉。那种超脱令人称羡,令人敬佩。
就让我们走进《菜根谭》,共同感受一下它的魅力,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能写出这些折射出智慧的警句的人,一定是个奇人;而这个奇人一定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这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一定是个在寂静的山林中静静地反省人生反省自我的人。洪应明做到了这一点,因而他闪光的思想越过四百年的时空,在今天象玫瑰般突然绽放了。
其实细细想起来,今天的人们是写不出这样类似的警句的。因为今天的人们太浮躁,以至于想说的想写的渗透着功名、世俗的影子,抹也抹不去。既然想不出写不出,那就只好在《菜根谭》中体味一种超脱、一种救赎,去寻找埋藏于我们内心最本真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之所在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