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湘忆九九届初一一
逝者如斯,光阴似箭。时距九九届初一一已十二载矣。朋友们遍及神州大地,都有所建树,令人倍感欣慰。有的虽已失去联系,但看到毕业时的那张照片,眼前仍然浮现出那时一起学习、玩耍的情景。今天远在潇湘的我,要在这
逝者如斯,光阴似箭。时距九九届初一一已十二载矣。朋友们遍及神州大地,都有所建树,令人倍感欣慰。有的虽已失去联系,但看到毕业时的那张照片,眼前仍然浮现出那时一起学习、玩耍的情景。今天远在潇湘的我,要在这里写写我们那时的生活,算是多年后回头来看看走过的路,记忆着一段最深刻的趣味。我常想,在异乡碰到儿时的玩伴,一起学习的同窗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啊,若真“他乡遇到故知”,岂能不“举杯诉衷肠”啊。近日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甚感惭愧,先生书中所说好像我们连一点都没有做到,现在想来那时候是一种懵懂的状态,但在这种状态下却是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与天真。也许天真这个词用在这里让人笑话,但事实却是如此,那时的我们有一种直爽的童真,像光洁无瑕的白玉;像万里无云的天空;更像清澈见底的泉水。我们那时候不叛逆,不反抗,算是真正的听话,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写到深夜也要完成,第二天摸着天黑去上学,抬头偶尔还可以看到天上划过的流星,如果那时知道看到流星许愿的话,不知道可以许下多少美好的愿望,现在也说不定已经实现了好多了,现在想来真是可惜。到了学校照例是早读,有同学来的很早,远处就能看到路灯下移动的身影。等到教室门开已经来了大半同学了,渐渐的教室里便热闹起来,读英语的、背语文的,像蜜蜂窝里似的,又像赶集似的。你一句我一句的,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喜欢安静的同学,便起身到院子里寻找个安静的角落,埋头苦读,好像整个世界与自己无关,哪怕你天昏地暗;还有喜欢游侠似的读书的,便抱着书在院子里踱来踱去,有时太认真倒撞到墙上,猛然醒悟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同学刚来还得扯扯晚上发生的新鲜事情,逗大家乐和,这种情况最怕班主任过来,你想大家都听的兴高采烈的,有的还想发表议论,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下子赶紧得散开,这时侯真能考验你的应变能力和速度了,一看到班主任立马佯装读书,有的还没来的及便被逮个正着,哈哈,哥们你就等着挨批吧。早自习完了便是一整天的课程,尤其以语数外居多,没办法一节节的坚持吧。其实现在想来,要是一天上那么多课自己肯定会崩溃的,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对于读书的认识也是很懵懂的,小学的时候知道了周爷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对于读书的意义真的很不明朗,父母灌输的思想是“读书能过上好日子”,可是那时对于这些连城市都不知道是怎样的人来说,谁知道什么是好日子,是嚼一袋干脆面的愉悦,是喝一袋汽水的爽快,还是拥有一身新衣服的自豪。老师也好像也从未涉及到关于读书意义的深刻话题,甚至对人生的简单探讨也是模糊的,曾经记得在一堂课上有老师问,“如果有2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你会选那个?”我想都没想就选了那个小的,后来他问我为什么选小的时候,我的回答竟然是“先苦后甜”,老师的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的答案是明显的谎言。可对于到底选什么的原因他也没解释清楚。在我看来,将选小的当做一种苦难的积累,这个积累的达到量变后就会获得质变,就会得到的所谓大苹果。殊不知这个认为是完全的错误。一位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给大家讲述了关于读书意义的一段话,也许是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对于读书意义的见解,他的原话已经记不得了,大体意思就是说,父母供给一个孩子读书,如果他读的好,考上大学以后在城市里生活,那么他们的投入便只是孩子上学的费用。而如果不好好读书,在家务农的话,他们的投入是给他娶个媳妇,然后还要给他建一座房子等等。二者相比之下,前者的投入显然少点,出于这个考虑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读书好的。可是事实估计真的让他们失望了,那个老师可能做梦也没想到,那写读书走出去的孩子在外面所经受的压力与投入远远大于当时的判断。而且父母的投入也许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自从房价飙升的第一天,他们的计算已经彻底被颠覆了。
我们是一群热爱学习的孩子,虽然对于老师和家长贯穿的读书意义思想那时候还不甚理解。但对于学习的热爱从来没有减轻过,也许当时最大的目标是考个高中或者考个中专吧,这个动力促使着大家并不放松。下午放学很多同学都是不回家的,靠带来的干粮充饥,然后看书写作业到晚自习结束才回家。离家稍近的同学也是回去后吃点东西匆匆的赶回来。有时农忙回去后父母还没从田里回来便自己张罗着给家人弄些吃的,然后悟在热锅里,自己随便吃点就去自习啦,等晚上回来饿了就可以随便吃点干粮和咸菜之类的。对于穿衣的要求,大家也显的很不在乎,现在看看我初中毕业是拍的照片,很多人都会发笑,也许以后我的下一代看了他的父亲的这些照片也会笑的不行,粗布的裤子,一双布鞋,一件小姨送的蓝色的衬衫,打个领带,腰里还挂了个自认为很个性的电子表,一脸的严肃。看看这些搭配,现在的我看到了都感觉极不谐调,但那就是当年的我们,不认为那有什么不好。要是在冬天还需要穿上大棉袄、棉裤和一顶看上去有些历史的火车头帽子,可是谁会在乎这些,没有人,没有人认为你那么穿不好。即使为了冬天给大家起早生火弄的满脸黑黑的,也没人笑话你,这就是我们,一群淳朴的孩子,一群善良而天真的孩子。
我们又是一群热爱艺术的人,每周少的可怜的一节音乐和美术课,却能给大家给来无限的乐趣。学校的音乐教师是一位刚从中专毕业的女孩,由于我们音乐基础很差,她自己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教我们,干脆教一些歌曲吧,直接将歌词抄下她在上面领唱,大家慢慢的学,有时候一首歌曲至少可以学几个星期。那首经典的《常回家看看》就是在她那里学到的,可惜现在的我真的不能常回家看看了,这个遗憾真是没法用语言表达,但愿远方的父母身体安康。后来班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专门摘抄歌曲的本子,摘抄的是电视剧或者一些大家喜欢的歌曲。若是谁的歌本收藏歌曲最多,便成了大家争相传阅的对象,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团。歌本最丰富者当属小傅了,他的歌本不但歌词丰富,而且很多都有谱子,再者他也贴了狠多明星的照片,一时间蔚为大观。我还清楚的记得他的歌本扉页是一首叫《红梅赞》的经典老歌。我也曾摘抄过一本,可惜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
这种单纯的生活中,同学们结下深刻的友情,这份情感无法忘怀。每逢春节回家,都能遇到与之畅怀举杯,实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