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烙印

黄土烙印

上世散文2025-11-03 14:23:33
年后天气逐渐转暖,在冬天里变得干裂的树枝上也冒出了一丝新绿。大地回春,转眼麦田又到了浇返青水的时候。妇女走在前面弯腰将盆中的化肥抛撒进麦田里,男人则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水中,不时用铁锹翻起泥土堵
年后天气逐渐转暖,在冬天里变得干裂的树枝上也冒出了一丝新绿。大地回春,转眼麦田又到了浇返青水的时候。妇女走在前面弯腰将盆中的化肥抛撒进麦田里,男人则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水中,不时用铁锹翻起泥土堵住被水冲开的缺口,使清澈的井水缓缓灌满麦田,散发出泥土的气息。空中,拖着长尾巴的喜鹊叼着干草飞到地头较密的榆树枝上,开始搭建幸福的巢穴。
父亲临时有事,家中几亩地的灌溉任务便落在了我的身上。回到老家,穿起雨靴,拿着铁锹走进麦田,望着绿油油的麦苗顿时有些手忙脚乱。种了一辈子地的爷爷最终还是放心不下,拖着年迈的身体赶了过来。
小时候,父母想用他们那粗糙的双手拍打掉我身上的黄土,使二十余年后的我身上几乎没有了乡土气息。而且,如不是父亲临时有事我也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那农民的身份。但与自己相反的是,他们的身上却永久地,深深地烙下了无法洗掉的黄土的印记。
几年前,我曾劝说过父亲将这几亩地承包给别人,毕竟现在已经不再依靠它们生存。但父亲始终没有答应,不管多忙,他总是会抽出时间来照看。母亲曾略带怨气的对我说道:“你爸这辈子是农民还没有当够!”
开始我也不太理解父亲,但慢慢地我开始懂得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尤其在我看过《老农民》和《平凡的世界》两部电视剧后。
《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中,“土改”后农民从地主手中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地农民近乎疯狂的扑倒在地里,抓起大把黄土塞进嘴中细细咀嚼,然后兴奋的大喊:“这回味对了!”在生产责任制后,历经苦难的农民手中有了余粮,但饿怕了的农民“吃不饱”因舍不得交“公粮”便将粮食全部做成了“杠子头”藏在了井里,最终在生产队长“牛大胆”的劝说下同意将粮食交出。随着井轱辘慢慢摇转,“吃不饱”念了那首令人心碎的诗:“杠子头,硬邦邦。它叫干粮,不叫粮。辘轳转,抻心肠。出了井沿,见太阳。杠子头,见太阳,热乎了别人,我拔凉!”接着身体后仰不省人事,场景令人动容。但从中可见,当时的农民是将自己的生命浇灌在了土地上。
路遥历经六年完稿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我很早便读过,记得当时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全部三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主人公孙少安想以土地中改变家中光景的执着和勇气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现实中与小说主人公孙少安一样的很多人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虽然他们不一定像孙少安那样成功,但大都如愿以土地为基础改变了家中的生活。父亲也说从电视里可以找到自己童年时的记忆。小时候他将粪肥一车车推到地里,等到粮食收完便去地里捡遗漏下的麦穗,吃窝窝头的时代里馒头还是稀罕物。而且与故事中相似的是,父亲作为家中老大辍学埋头进了土地,而叔叔则幸运地读完大学当起了当时令人羡慕的公办教师。而且我知道,叔叔跟我一样,是土地将我们送了出去。所以,我理解父亲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手中握着土地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从主人公孙少平身上我也找寻到自己的影子。作为一个石油工人,我们与煤矿工人在工作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我们大都出身于农村,来自于那片长满庄稼的黄土地;我们远离家乡,远离那灯光璀璨的城市,将黑色的煤块和石油从几千米的地下带到阳光里,虽然平凡,但却并不平庸。就如小说中所说:黑色是美丽的,他原来是血一般鲜红,蕴含着无穷的炽热,耀眼的光明。
虽然我的身上没有了黄土的痕迹,但心上却永远烙下了黄土的烙印,而正是这烙印支撑着我不断前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