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草坝

穿越小草坝

青篷散文2025-12-28 19:59:51
小草坝,到过的次数已经很多了,坐车、骑车都到过,唯有徒步还没有。
五一小长假,驴友25人,分两批从昭坐车抵达彝良已是中午11时,在彝良吃了中饭,又分两批先后到达进入小草坝林区的加油站下车。由于路边空气不好,先到的18人便慢步进入林区边缘,找一僻静之处坐下小憩。半小时之后,第二队七人到达,合二为一,沿公路进入林区。因为是假日,进出林区的车辆非常多,车辆过处,黄灰尘上,一行人,只有站到路边避让。车辆过后,我在想,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一再三令五申,严禁公车私用,一路上不泛公车进入林区。有的索性把车牌拆了,以避监督,更有甚者,依然我行我素,大行其道,这也许是积重难返之故。由于1号这天路程不长,大家便一路玩着进入林区。遇一宽阔地,三五成群,或坐或立,或戏水或玩笑,或拍片。一路上,野花盛开,争相斗妍;一路上,到处都是鱼腥草、蒲公英,几个有心的徒友,边行边摘。随着进入的深度,林子越来越茂密,一行人也分成几队,先行之队,早已隐于林中,我们是最后一队,边行边玩,见路的右边有一条小溪,出没于绿荫之间,溪水时隐时现,我们来到一开阔之处,一块平坦之石占满整个河床,涓涓细流,静静流淌于上,见此佳地,大家又停下小玩片刻,或拍片,或戏水,好不惬意。由于大队人马早已上前,尽管此境尤佳,亦不感久恋。归正道,沿林区深入,一幢水泥平房,隐于林中,行在路上,有汩汩之声而至,且声音越来越大,到迎客山庄,目的地已至,便放下东西,循声而去,终于见到进入小草坝的第一个瀑布——迎客瀑。瀑水款款,五叠成趣。迎客之态,温逊谦恭。群木葱郁,古树参天。迎客山庄,缘此而名。
晚饭时,一群驴友,相聚山庄,就着猪脚火锅,烫着野菜,吃着亲手摘来的鱼腥草,拈着雪松亲炒的蒲公英,喝着黄莲泡酒,谈着一路风尘,叙着道道风景,说着次次徒趣,论着健康之道,其乐融融,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男同胞们还在推杯换盏,女同胞们便已散席,在平房上扭起了广场舞。夜幕降临,大家便邀约一起,沿来路小游。寂静的林子,因为我们这群夜宿之客,不再沉寂,笑声不断,歌声连绵。寂静的山庄,因为我们25人的入住,老板忙得晕头转向,留下离奇的故事。由于天色渐晚,大家便返回住处,在平台上谈天说地。天上开始飘洒毛雨,大家不得已才退回屋子休息。洗漱完毕的我,早已上床。几个无睡意的徒友又来叫我喝酒,因身体有些不适,本不想喝酒,但也不想扫徒友们的兴趣,便应邀起床。墨舞、高原青松、三千、小强,我们又就着一盘花生、一盘炸洋芋,依然喝着黄莲酒,边喝边聊。谈徒趣、说政治、讲文学、叙友情,大家虽然饭时已经喝了很多,但此情此景,喝的是情趣酒,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全然没有想到隔壁还有想酣睡的女徒友们,至十二时,不得不移脚住处休息。
也许是喝酒的缘故,又或许是环境的缘故,无眠的我,怎么强迫自己也无法入睡,便索性听起雨声:初起雨声细如蚕儿吐丝,沙沙作响,偶有一两声河蛙(棘胸蛙)之音,两音相映成趣,非常美妙;渐地树叶之上发出滴答之音,雨滴如豆,蛙音渐没;夜三时,戚戚沥沥,密雨如织,蛙声全没。伴着密织的雨声,渐渐入睡。一睡觉醒来,已经是六时整。整装下楼后,听到早起的徒友们在议论。我一看停放在路边的贵F牌照微型车,怎么一夜之间没了三个轮子。一打听才知道是几个在贵州威宁支教的大学生的车子,他们也是来游小草坝,夜宿于此,看到此情此景,我想真是:夜来风雨声,蟊贼林里出,不知不觉中,轮子少三个。
由于要赶路,一行人吃了早点后,三人返回,二十二人继续徒步。一夜雨,一路难行:无雨时,由于湿度太大,如果不用雨具,渐渐地衣服依然会湿透;有雨时,雨变戏法一样,时而如牛毛似花针,时而又密麻如织。路,时而泥泞,一步三滑;时而积水,大家便只有搬石造礅将就而行;时而无处可行,有的便脱鞋趟水,情急智生,有的便用塑料袋套着鞋子快步而过。由于有雨,大家徒行速度亦快,一路上,难得老刘师一路高歌,其声穿透朝湿的空气,声声环绕耳际,消除了徒行的疲劳。由于有雨,雾气笼罩,景色亦失去阳光明媚之时,迷人的神姿,留下的只是朦胧和一片深遂,给人以无穷想像的空间,唯有路边珙桐花开和大小不一的瀑布成为此程的补景。
来到朝天马,夕日的天竹山庄,亦关门谢客,只有几个农民工在门口吃着早点,准备上房捡瓦;夕日之白马,四蹄奔云端,今天俨然两脚已入云,身首尚留凡尘间。在天竹山庄,小憩片刻之后,原本按小路穿越,因有雨,穿梭于林,徒友们的衣服将会尽湿,也由于有雨,雾气蒙眬,完全有迷路的危险,为了保险起见便沿林中的车道而行。过了朝天马,沿路而下,密集的林子,渐渐稀梳,完全没有进入林区时那一笼葱绿的感觉,很多地方甚至是一片荒芜。过了朝天马,一路泥淖,有很长一段路完全积水,如果没有新修的堰沟,我们只有在泥水里穿行。过了朝天马,一路行来,无景无色,大家只顾赶路,由于有雨,连坐下休息的地方都很难找到。行至12时半,幸遇路边一修房处,堆了许多造房之石,大家可择石而坐,便在此处休息并午餐。
午饭后,大家又沿路行走至盐津庙坝红碧村,此时路也完全是水泥路面,行走在这样的路上,虽然没有积水泥淖,但特别伤脚,行走了四五公里后,大家便包车至盐津火车站。
四点,坐车至盐津火车站,集体购5:25分的火车票后,在火车站吃了一餐豆花饭,便坐车返昭。此行,原计划是穿越,实际上,虽穿未越,留有遗憾。尽管这样,出门在外,由路由天,不由人。没雨玩的是景色,有雨走的雨趣。试想,家里蹲着,哪又能感受一群人,一路雨,一路艰程,一路欢歌的境况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