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口有条河,诗韵泛清波
2009年9月,许护林的第二本诗集《村口有条河》出版。这个消息我知道的并不晚,我及时在他博文后面留言进行了祝贺,但是因为工作性质限制,我上班时间不能脱岗,无法去他单位取诗集,一直到11月初的一天,我工
2009年9月,许护林的第二本诗集《村口有条河》出版。这个消息我知道的并不晚,我及时在他博文后面留言进行了祝贺,但是因为工作性质限制,我上班时间不能脱岗,无法去他单位取诗集,一直到11月初的一天,我工作调动,交接完手续之后,利用半天的空档时间特意去他单位“迎娶”了这本诗集。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封面一抹流水悠长、舒缓,衬托在素雅的底色里,安安静静,如一副水墨画,更如一只信天游高亢嘹亮到极致的尾音,若断若续,似有似无,却紧紧地裹挟住我的心,让我滋生无限的遐想。封底印着他的这首诗——
村口有条安详的河
母亲牵着河水
走上田野浇绿岁月
村口有条多情的河
揉搓姑娘的倩影
流淌小伙的情歌
村口有条难忘的河
清亮亮的河水
富裕了家乡温暖我心窝
这首诗在我面前荡漾开一副副画面,把我的思绪带回我的故乡,带到我们村子前面的那条河前。我故乡的小山村也有一条河,河上面有座桥,桥左侧是一个偌大的场院,记得小时候每年麦子黄时,这里最热闹,家家户户都在这里打麦、扬场。场院边上是一棵高大的柳树,树枝虬髯蓬勃,筋骨累累,不知道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因为雷击起火,树根部被烧出一个可容纳一人的大洞,看起来树干似乎要断裂一样,但是多少年过去了,它依然枝叶繁茂,是打场人休息、纳凉的好地方。桥右侧是一间瓦房,瓦房里安放一座水磨,这瓦房建在水渠上,木头做的地板下面是汹涌的河水,利用河水冲击力推动石磨,村里人都用它磨面。我还模糊地记得母亲白天劳作一天,到晚上依然顾不得休息,抗一袋麦子在磨坊磨面,怕我们小姊妹几个不敢在家,就让我们并排躺在磨坊的木板上,听着单调无聊的磨盘转动和木板下汹涌不息的流水声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是东方泛起鱼肚白……
后来我逐渐长大,河水也渐渐地没有了以前那么汹涌壮阔,河床也低落了许多。村里通了电,改用钢磨磨面,打开电门,随着钢磨转动,面粉落进最下面的面箱里。比起水磨来,既快又省事,水磨房逐渐破败,磨盘都不知被谁拿回家挡猪圈了……
当我工作几年之后再回到家乡,磨坊已经踪迹全无,水渠也破败塌陷,只有那条细细的如一根面条一样的小溪似乎力图证明这里曾经是一条河。从去年开始,村口兴建高速公路,母亲兴奋地告诉我,这是天大的好事,高速路一通,这村子更要大变样了。我为村子的发展而高兴自豪,尽管河水变成了溪水,但是这清澈见底的溪水,亮晶晶的,它见证了家乡富裕的历程,无论我在外面如何的为生活风雨兼程,劳累打拼,它都如母亲一样给我力量,温暖我的心窝。
许护林是浦城人,属于关中,但关中陕北同属陕西,他又在陕北工作生活多年,所以这河水的自然状态应该是一致的,他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和每个游子也是相通的。在他诗集的封三印制着他父亲、母亲、岳母的照片,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目光在那里停驻良久,这样的用心足见他的诗歌给我的感觉是准确的,他对父母的爱,对故乡的爱,对脚下土地的爱早就汹涌成波,泛滥成河,淹没他的心,涌上他的笔端,化作一首首诗流淌出来。
从十一月四号到今天十一月十五号,我利用十天时间读完了他的诗集。他的诗歌语言朴实,诗韵流长,从平实的生活中采撷美丽的画面,捕捉感动的瞬间,提取独特的感悟,让人读来不费力、不晦涩,恰如农田里飞过的一只鸟,在阳光折射下,美得炫目,让人放下锄头,忘记农作,深深被吸引,心甘情愿地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中。从这一点上说,他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生命体现在它来自土地、来自生活,它有土壤有根系,它不靠复杂的意象让读者坠入云里雾里,它不靠华美的、高难度的词汇让读者自觉不自觉去猜测,甚至拒读者于千里。尽管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写诗歌进益缓慢,但我还是喜欢读诗歌,喜欢感受诗歌里那种凝练、那种极致的美。从许护林第一本诗集《春到延安》到现在的《村口有条河》,能感觉到他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说《春到延安》里有部分诗歌还是能感觉到诗歌技巧的运用,那么在《村口有条河》里更多的诗歌则浑然天成,让人感觉不到是诗人在写作,那就是一缕风,那就是一弯月,就那么自然地从你眼前过,让你在自觉不自觉中走进他的诗意世界,自由地打开自己的思想,以他的诗为起点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共鸣。
我们不妨来解读他一首诗。《窗外》是这样写的——
在城市家
不知怎么成了井
跌下去或是走回去
我就是一只青蛙
要想看世界只能
反复拉窗户打开井口
其实窗外的高楼下只有
几棵枯树和几丛枯草
麻雀叫了
没看见麻雀
却知道天亮了
咕咕鸟叫了
没看见咕咕鸟
却知道春天来了
窗外无路
却有许多窗户
隔窗相望
我也是对面窗户的窗外
我的窗外和他人的窗外
始终挂着一幅水墨画
从绿叶到白雪
这一片那一片
生动的都可以触摸
这首诗让我颇多感慨,仔细想一下,我们可不是就是生活在城市的一只青蛙吗?每天进出面对的是水泥建筑,脚步匆匆为生活忙碌,人和人难得坦诚相处,更多的是提防和警戒,回到家,家也是防盗网、防盗窗武装到牙齿,门一关和外界隔绝,有人敲门还是先从猫眼里审视一番,我们自己把自己禁锢在“井”里,这井深深,这井无底,我们远离了自然花草,我们远离了麻雀、咕咕鸟,我们靠钟表标注天黑天亮的的时间,我们凭日历计算春天来到的日期,窗外无路,我们的心灵也闭塞不通,我们隔窗相望,成为彼此的风景,如一副水墨画,生动却不真实。在这里,我感受到诗人的无奈和想打开窗子的渴望,这其实正是我们更多的生活在水泥格局里的城市人面对的尴尬,想要冲破的障碍啊!
我们都在呼唤真诚,呼唤真情,可是,可是人心难测,人的复杂性是不能简单陈列成一二三四的。在《蚊子的叮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天的经历调侃一天的故事趣闻
下一篇:心醉凤凰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