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羊肉的随想

一碗清汤羊肉的随想

省庭散文2025-08-13 20:15:30
秦人,不知道羊肉泡馍,那他一定是个假秦人。据说:清汤羊肉的历史约两千年之久。这个传说相信应该是真实的。我对羊肉泡的喜欢,远远超过对职场升迁、金银财宝以及艳妇丽女的兴趣。
金钱、升职和女人,能让你酣畅淋漓么?
秦人好战,这是传统,有数千年的历史记载在那里放着。不论你有何种感慨,都无法掩盖这个事实。好战的遗产就是这碗清汤羊肉的传世。
秦地男人豪迈、刚烈而昂扬,高兴时,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锤子(这里专指男人的性器)。生气的时候,也是这句话:锤子。表达惊讶之词,也会说:“我的锤子!”这里的是要长拖腔的。那样,才会有那种特殊的雄性阳刚的味道。
秦地男人,离开锤子二字,就不会开口说话。不信,你试一试?锤子是男人的雄性标志,没有了锤子,那还是男人么?
秦人通常把能力一般人叫:毬不顶。意思是:你的毬,倘若软得连裤裆都顶不起来,还能指望你做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无非是想说:男人有三条腿,中间的那条腿是让男人顶天立地的。上苍为了同情男人顶天立地的辛苦,才给男人中腿赏赐了另一个功能,便是与女人的云雨欢爱。
秦人自古拥有大智慧、大勇敢、大纯朴……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如何?一句“毬不顶”就是最具智慧地表达。毬,能不能顶?这是唯一衡量男人的标准。很简单:大凡身体强健、生命力旺盛的男人,性格多进取、多豁达、多阳光,而身体羸弱、生命力柔弱者,其心理多阴暗、多猥琐、多扭曲。最典型的范例莫若:被阉割之宦官。太监心理便是对阴暗卑鄙之徒的最佳描述。
看看那些雄心阔达、伟业有成者,为何好色者多?就是对生命力强劲的最好例证。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甚至,李隆基年老体衰了,还要和儿子去争同一个女人。这至少说明:唐明皇虽之晚景,身体的性需求仍很旺盛。
因此,倘若要征兵。大可不必借助使用那么多的什么劳什子的检验仪器。只需要把林志玲那般的艳妇丽女,叫几个。劳驾让她们把其玉手塞进体检者的裤裆,凡是性器能昂扬勃起者视为合格。可委以重任。
所以,鉴定某君是否坦荡君子。在丽女面前,看看他的锤子,就基本可断定一二。试想:一个正常的男人,看到艳妇丽女,锤子倘若都不敢硬一哈(一哈:陕西方言,一下的意思),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担当?大凡心理阴暗、颓废、卑鄙、猥琐者,几乎都是一些暗患阳痿的性无能者。所以,秦人最忌讳的一句话就是:毬不顶。谁敢说陕西汉子毬不顶,他一定会和你急。因为,这是一个真男人在捍卫自己的尊严。所以,秦地汉子都有“顶风尿八尺”的豪迈气概。
男人没了锤子,还能嚣张么?不要说其他男人不会再正眼瞧你,恐怕女人也不会正眼看你。试想:偌女人三月不得雄性滋润,那还不如同饥饿的母狼一般,瞪着发绿的凶光看你?
我想这大概是那碗清汤羊肉滋养的原因。
秦人做事意志坚定,认准的事情则常常会义无反顾。所以,商鞅能在秦地改革并取得成就而载入史册。始皇嬴政能一统天下,都可归于那碗清汤羊肉滋养的结果。
那碗清汤羊肉竟能流传两千年之久,那是它独特的香醇决定的。独特的清香甘美,自有它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相传:这套泡制工艺出自白起。想必:以白起那等罕世之兵学大家,制作一碗清汤羊肉,还不易如反掌?早年,白起以铸剑闻名。被大将赢疾发现,编入军营。起初,白起入火头军之列。秦军将士很快发现:凡经白起之手,清煮的羊汤便异常香醇鲜美。
当人们都去关注白起的美味羊汤时,发现他并没有给汤内加入什么多余的作料,只是把羊肉清洗干净,再用冷水先烧煮片刻,撇去清汤之上的漂浮之物。再三反复,直至汤色清亮。才正式起火炖煮。所谓的作料,也不过是几把咸盐,几捧花椒而已。
似乎,每个人都知道一个道理:真理多走一步便是谬误。
被我家孩子称呼为母亲的那个女人,是个自以为是的女子。记得有年,泡制了一坛泡菜,味道还不错。她便犯了自以为是的老毛病:先给捞出的泡菜,加了一些作料,又泼了一大勺上等菜籽油。以为味道会更加鲜美,却不知:众人品尝之后,再无人去光顾那盘精心加工的美味,对那泡菜皱起了眉头:添加多余之作料的泡菜,失去了原有的那种独有得清醇、爽脆和可口。
为何秦地之美食羊汤,却能流传两千年之久?就是这羊汤保持了秦人原生态的那种质朴、纯净、简单却又精心炮制的缘故。羊汤悠久传承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独特的原生态得纯朴。与这羊汤绝配的就是那半生不熟的面饼:锅盔。
说起锅盔。仍然,离不开白起。
相传战国时,秦赵相争,白起率数十万秦军,待双方开战之际,火头军来不及为庞大的军队造饭,白起便下令给每位军士发一团生面,放入头盔,架在火上烧烤。便有了这秦地美食:锅盔的由来。这半生不熟的锅盔,用手掰碎,浇上滚烫的羊汤,那种淋漓酣畅是秦地之外的人们如何解得?
吃了一大头盔盛的清汤羊肉泡之后,热血沸腾,口衔利刃,瞪着赤眼,裸着上身,不着盔甲,冲入敌阵的那种大悍、大勇、大雄……对敌人将是何等得震慑?
秦军将士可没闲心和闲工夫扯淡,他们只关心对手的项上人头。挥刀斩下来,用敌人首级上的发髻捆绑在腰间。他们甚至没功夫关心敌人首级上淋漓的鲜血,就又投入敌阵。
一场惨烈的激战过后,谁腰间的敌人首级最多,谁的军工就最高。一颗人头代表几亩土地,他们自己就算得一清二楚。几颗人头,可换几等军工,大家很清楚。对秦人军士而言,腰间悬垂的不是人头,而是战功和土地。
这便是六国畏惧如狼似虎的秦人之缘由。在残酷地厮杀中,秦人为何敢不着铠甲?因为,他们最先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进攻是最好地防御。不着重甲,便灵活节省体力,就能最迅捷、简便地把敌人的首级砍下来。
所以,在春秋战国的数百年大争与厮杀中,秦人笑到了最后。
司马错、甘茂、白起是那个时期的兵学大家。得一人,就可安邦定国平天下。可秦人竟拥其三人,占有这等旷世大才。秦人不想打胜仗,估计上苍都不会答应。此时:强大的秦国便横空绝世而出。
随之,在华夏之族文明衍进过程中,秦地占据中国文明的政治中心之地,长达千年之久。这得益于秦人之大智。秦地乃华夏文明的智慧之乡:伏羲乃华夏文明之始祖,相传伏羲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