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的本事
实际上,刘备多次“降敌”,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先依附公孙瓒,后来因救徐州而归附陶谦,后吕布夺了徐州又依附吕布,后来与吕布翻脸,依附曹操消灭了吕布,后来又背叛曹操归附袁绍,袁绍尚未失败,又南下归附荆州牧刘表,刘表死后,又乘赤壁之战胜利之机夺占了荆州,这才有了根据地,彻底结束了东奔西走的漂泊生涯,后来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割据局面。
张飞曾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因为吕布先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后来杀了丁原认董卓为义父,后来又杀了董卓。正因为他屡屡背信弃义,所以为人不齿。但说句公道话,与刘备的背信弃义、反复无常相比,吕布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但中国有个传统,那就是“成者为王败者贼”,“为尊者讳”。因为刘备后来当了西蜀的皇帝,尽管偏安一隅,但好歹也算一方霸主,进了正史,被尊为“先帝”,算是个“成功人士”,所以没有人骂他“朝秦暮楚”“野心勃勃”什么的。可怜吕布,武艺超群,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有勇无谋,最终落得个白门楼殒命的下场,而且还落得个千秋骂名。如果吕布地下有知,肯定会“死不瞑目”,愤愤不平吧?
为什么英武绝伦的吕布没能称王称霸,而“文不能安国武不能定邦”的刘备却能割据一方,建立了西蜀政权呢?
其实,我们看看簇拥在刘备身边的文臣武将,就会恍然大悟:能够慧眼识才,并能够量才录用,就是刘备的才能,就是刘备成功的秘诀。
刘备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无可稽考,实际上出身寒微,由于父亲早死,缺少管教,所以少年时既不肯好好读书,又不肯好好练武,弄得文不文、武不武的,二十八岁了还在贩卖草鞋。幸亏他还算机敏,能慧眼识人,瞅准了关羽、张飞乃风尘英雄,赶紧给人家戴高帽,拉拢人家,并借坡下驴顺势和人家“桃园结义”拜了把子,一报生辰八字,嘿,他刘备居然还成了大哥。这样一来,武艺超群的关羽、张飞算是“拴”在了他刘备的“裤腰带上”,只能跟他“一条道走到黑”了。后来,刘备又先后将赵云、黄忠、魏延、马超等猛将招揽到麾下,终于令曹操、孙权不敢小觑。
笼络文士,刘备也有一套。当初,刘备跑到荆州依附刘表时,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赶紧“三顾茅庐”,硬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卧龙先生”挖到手,放在“军师”的座位上。而且,刘备也一度将徐庶与“凤雏”庞统“挖”到了手。由于刘备爱才如命,“待之甚厚”,所以尽管徐庶后来被曹操用阴谋诡计“挖”走了,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发誓不帮助曹操;至于“凤雏”庞统惨死在“落凤坡”前,则完全是“中”了刘备“知遇之恩”的“毒”,心甘情愿与刘备换马“换”来的悲剧。
总之,在群雄逐鹿、天下纷扰而没有根据地的极端不利的形势下,能够开创出一番事业,成功建立蜀国,与强大的魏、吴鼎足而立,是需要大智慧、大才能、大胸襟、大气魄的。而一代枭雄刘备,是具备这种本事的——那么多顶级文武人才死心塌地为他效命,就足以证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男人爱乳房,女人爱住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