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尿·天神爷·管管牛

马尿·天神爷·管管牛

洋油杂文2025-03-11 07:57:30
【逛语】酒•马尿一日在五泉山门闲坐,遇三五出家人。天热,过来一僧坐于对面,于是问:你们是那个宝寺?答:那儿都有。问:在这儿(五泉山)挂单?答:不是。问:来做什么?答:办事。正说话间,又一僧
【逛语】酒•马尿

一日在五泉山门闲坐,遇三五出家人。
天热,过来一僧坐于对面,于是问:你们是那个宝寺?
答:那儿都有。
问:在这儿(五泉山)挂单?
答:不是。
问:来做什么?
答:办事。
正说话间,又一僧喊他:走……
于是僧起身,离去。
从行动、着装来看,一帮出家人是有“等级”的。刚才交谈的是“沙弥”级,类于领导的秘书、首长的通信员,外出活动、日常事务、勤杂劳动,都由“沙弥”来做。如若非要排序,估且称为“灰衣阶层”。再高一点的,当是师傅级,属“黄衣阶层”,有庙,有地盘,有香火。最高级的,属“宗师阶层”,有学说,有智慧,有禅。如飞龙,游乎四海五湖之外。
对于斯人此谬论,同桌直喊:高人哇。
我说:屁。
他说:真的。
我说:什么是真的。
他说:什么都是真的。
我说:屁。
他说:禅。
我说:屁。
他则大笑不语。
突然想起醉酒后被母亲数落:喝了几盅马尿,就张狂地不知姓啥了。
酒是马尿。
马尿是酒。
是禅?非禅?
朋友大笑:狗屁!!

【逛语】“娅”•天神爷
在乡间坊里,一直把母亲叫“娅”(音ya),把父亲叫“大”(音da)。当然,到了我们这辈人以后,都管自已的父母叫爸妈了,没人喊“痖”和“大”了。
有一则民间笑话,说某人从来不喊“痖”。有两个人见他嘴巴硬,就打赌说一定要让他喊。就像东北人惊呼时会喊“我的妈呀”。可是两人用尽了千方百计,施展了各种伎俩,最后才弄得他喊了一声我的“大”。
在乡间,常听到的惊叹句还有“老天爷”,“天神爷”之类。
臂如,有人在悲痛欲绝时会呼天抢地哭喊“老天爷呀……”,完了才是她要表达的意思。边重复“老天爷呀……”,边抹眼泪。表达的情绪有:悲痛,愤恨,气愤,伤心,难过,委屈等等。一般是坊间中老年妇女惯用的手段:
在殡葬场合哭死去的人。
在与人打架打不过对手时撒泼,用哭声羸得对弱者的同情。
另外还会出现的一种情形是,在双方争论一个事非,辨别不明真相时,会发誓言说:“老天爷知道”,或说“老天爷在看着呢”。
臂如,在一些场合还会听到:“我的老天爷!”或“我的天神爷”之类的惊呼。这往往是一个人对意外事件、意料不到到的事情在突然之间获悉后的一声惊叹。情绪反应:强烈、突兀、惊诧、欣喜、夸张。
在乡间坊里,人们对天是敬畏的,人们对于神灵(虽说是迷信)是膜拜的。这些方言中有着浓烈抒情色彩的句子,传达出了民间天为大、为“神”、为“圣”的思想观点。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推进,随着数千年的农耕文化衰退,方言中许多传神、抒情的句式,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注:没有找到方言中的(音ya)字,只好用“娅”替代。)

【逛语】壳•管管牛

小时候,我从大人的嘴里,听到对一种腔肠类动物的称谓:管管牛。
为什么叫管管牛?可能是与它背上的壳,还有头上可以伸缩的两只角有关。
十九世纪刚刚兴起的电视,叉开两根天线后,真像一只管管牛。记得调整两根电视天线的长短、角度时,就不由想起了童谣:
“管管牛,快出来,一角长、一角短……”
小时候玩,当捉管管牛时,它会把角、身子缩进壳里。我捉住管管牛,用小手的拇指、食指尖捏着,然后轻轻呼喊:“管管牛,快出来,一角长、一角短……管管牛,快出来,一角长、一角短……”。
千唤万唤中,也许是管管牛从我稚嫩的童声没有听到恶意,就会慢慢地伸出一个角,再伸出一个角,然后是头,直到整个身子全出来,我们会把他放在地上,看它慢慢地往前爬。
长大后,才知我们的管管牛,原来是“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
再后来,学会了这只歌: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
再后来,有了工作。
再后来,娶妻成家,生了子。
再后来,有了许多社会关系,朋友。
再后来,供儿子上学……
再后——发现自已就是一只管管牛,背着人生的这只壳不断向前爬呀,爬呀,总是爬不出生活的壳。
“管管牛,快出来,一角长、一角短……”
“管管牛,快出来,一角长、一角短……”
出来干嘛?往前爬呀!
儿子不会这首民谣,我也没机会教他。
可是我明白,儿子也是一只管管牛,他还得自已朝前爬。
也许儿子向往着鸟的飞翔,但飞累了呢,又如何呀?!

附录:
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