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该怎样尽孝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其中两则很让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其中两则很让我感动。一则是在父母生前尽孝的《卧冰求鲤》:“西晋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一则是在父母死后尽孝的《卖身葬父》:“相传董永,东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王祥父母生前尽孝,董永父死卖身安葬,也算是今人尽孝的榜样。
《二十四孝》里的故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人生在世要以“孝”为先,不能尽孝,何以尽忠。所以古代有“选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说。古代帝王都标榜自己以孝治天下。试想,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能尽爱于妻子,尽信于朋友,尽职于所事,尽忠于国家吗?所以,“孝”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的道德准则。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谁也不敢越“孝”之雷池一步。就连谋夺帝位的杨广,虽荼毒天下,但也不敢公然背负不孝之骂名。母后崩,他“哀恸绝气,若不胜丧者”但“其处私室,饮食言笑如平常”。杨广伪孝,尚不能堵悠悠众口,终究被史书所诟病。况我们寻常百姓,若不尽孝,能不被邻里吐骂?
当代中华儿女,讲究孝道,推崇孝道。一首《游子吟》,吟唱古今;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彻大江南北;一侧“洗脚”广告,教育多少童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尽孝呢?今天,绝大部分老人衣物不缺,饭食得周。作为儿女要常回家看看,老人身体健康时,陪老人多说说话,多散散步,少让老人孤单寂寞。在外打工,实在不行,也要常打电话,常问平安;老人病时,哪怕再忙,也要嘘寒问暖,悉心照顾。老人死后,亲人吊唁,让他们尽早入土为安。
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有那么一些人,父母生前,不闻不问;有病在床,不享一汤;父母死后,大办丧事。喇叭音响,情歌嘹亮。选坟探地,费尽土木,极尽阴阳。五七哭丧,大烧竹人纸马。除夕清明,焚纸放炮,笑语喧阗,哪像丧了妣考。问其所以,害怕冥报,并非真的尽孝。
更有甚者,母(父)丧无泪,请人代哭,以博取孝子之名。不知代哭之人,是哭其母(父),还是哭他自己的人生失意,情场凄凉?其声嚎啕,只为金钞。
尔等儿郎,如若无泪,我叫你一方,辣椒水子涂眼眶,包你珠泪滚滚,状如断肠。不知董永在世作何感想,后世子孙,怎么有如此模样?
当然,伪孝、不孝者,毕竟少之又少。中华大地,礼仪之邦。和谐社会,敬老荣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千年的梦想。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红颜薄命古语今说
下一篇:《白鹿原》一部人性大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