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丛絮语
五年多以前,我刚来文联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对象,对文学艺术界情况的生疏,对文学艺术知之甚少,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过日子。之前和之后有幸接触一些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并得到过
五年多以前,我刚来文联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对象,对文学艺术界情况的生疏,对文学艺术知之甚少,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诚惶诚恐过日子。之前和之后有幸接触一些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并得到过他们热心馈赠的心血创作结晶:诗集、散文集和小说集、书法绘画歌曲集什么的,抽空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阅读欣赏之余,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至少可以吹捧溢美点评一二,又怕行家说我尽讲些言不及义、隔靴搔痒、无油无盐的话。但我还是斗胆对满书柜的本市作者的文艺作品,要集中写些文字来,以便无愧于这些辛辛苦苦执著文艺的人们,文学上都值得我向他们学习请教。特别要提及的是,一些作者是我的老师、老领导和老熟人,至于有关尊称考虑行文方便就一并省略,直呼其大名了。在提及评介某一作家作品时,顺便带出相关体裁成果。我对所有有所成就的作者都是真诚的,丝毫不存在孰亲孰疏、谁主谁次的问题,只是赶紧了却一桩积蓄已久的心愿。管窥之陋见,权当参考和笑谈,作者切勿当真!小说创作,以描写农村与历史题材长篇作品为两大亮点
长篇小说近年喜有收获,亮点有二。农村题材的长篇有所建树。吴子长继2005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有毒的太阳》,到2009年出版姊妹篇长篇小说《残缺的月亮》,实属不易。从创作体裁来说,作者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92年出版处女作诗歌集《记住那片月光》、2001年出版散文集《边缘人语》,体现了多方面的创作天赋和文学才华,实现了奇特华丽的转身和化蛹为蝶的蜕变,取得一定程度成功和可喜收获。曹多勇1999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大河湾》,继而主笔与人合作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丰富的淮南地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农村巨变时代印记,形成了“淮南乡土作家”的勃发气候和独特资源。他们的笔下,社会巨变中的风土人情、历史原貌、变迁过程和发展新颜,都得到忠实的记录、艺术的再现和情感的升华、可贵的留传。值得一提的是,王运超的长篇小说《选派书记》,是他挂职农村三年后,对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到农村基层工作锻炼的文学上的重要收获,贴近当代农民生活和经受磨练灵魂洗礼,作品既有时代感又有着别样的思考和文化传承。历史长篇有两位分别咬定“汉清文化”不放松的青年女作家贡献显著当下无人能敌。金妤2001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历史小说《淮南国风云》后,2002年又出版长篇历史小说《风声鹤唳》,2008年更是有所创新地创作出版了英汉对照厚重的《淮南子故事》,在深挖古汉文化富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刘学慧以清史为蓝本资源,先后写下《曾国藩》、《翁同和》等6篇鸿篇巨制,在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中潜心开挖富矿,经营数十年,硕果累累,古为今用的文化影响力,其功昭然也。正是“存精汰粕明兴替,巾帼妙笔照汉清”。然两大亮点之外,作品一枝独秀当以2009年出版的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丛书曹多勇小说集《幸福花儿开》为最,收录作家发表或转载过的短中篇小说11篇,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引起文学界关注的佳构。而周为松四十多万字的中短篇《名记者的爱情》,“在思想成熟、潜能挖掘、艺术创新和写作技巧诸方面,理应远远超过十年时空的制约有所突破,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作者从自身创作经历评说新作品当不为过,仍显见其自得以外的自谦之处。李恒瑞的市井小说选《镜花水月》,用微型小说体,是林林总总的社会风俗画,是人间百态的透视;程龙嵩的笔记体小说《梦津笔谭》,用民间故事形式,是文人把玩的说古鉴今衍化图,可谓独树一帜古风犹存。
新诗与古体诗词创作势头强劲,文集迭出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李思法早年出版的《阅读人生》等诗集,厚重大气,情思浓密,在岁月和生活的沃土里努力“流淌着心灵之歌”,在艰难奋斗的人生中不断追求五彩生活的真谛和心灵情爱的绚烂。孙登科前年出版的《远山的红叶》,老树新花,厚积薄发,持续奏响自强的旋律那生命中“最美的音符”;李恒瑞爱情哲理诗《落英集》涉猎广泛文思飘逸,“内涵深沉,意境幽美”,为之作序的紫勖评价他“是一位多文题多门类的作家和诗人,同时又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资深的报刊文学编辑”、“写出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见诸于国内千余家报刊,并出版了十四部不同体裁的著作。无论在编辑家群或作家群中都是不多见的”。苏西峰的咏物诗《梦铃心歌》集诗二百首,以心智为笔,与物具交流,意真情切,厚朴少华,见微知著,连篇赞颂农耕文明的乡野之美,点滴抒发对万物用途的细腻感悟,民俗地鲜活地记录和传扬着生产力水平的载体变迁和文明进程。李庆南的长篇叙事诗《三兄妹》的“情韵万里”,用笔专一风味卓然,凸显他们的人生追求和思索旅程。著名诗人刘祖慈“坦诚地说,在此之前,我已很久没有读到新的叙事诗了。”评论诗人笔下突遭社会与情感巨变的三个青年“这种新的人生抉择,体现了新时代人们在直面灾难时文明与理性的自觉,也是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展现。”叶臻的《开春大典》、张立邦的《生命之恋》、方徐林、陈广荣、刘晓龙、耿小会的《一树桃花在波光里摇曳》、耿小会的《上邪》、赵华玉的《挖煤大师》等诗集,着力讴歌着“煤炭之光”、诗人的“心灵之光”、真诚情怀和感恩德行,长期坚守精心雕塑着“手里攥着黑,阳光般温暖而又明亮”平凡而伟大的矿工造型,浓缩历经生活坎坷的思索。我在评价煤炭和矿工时写过这样的诗句:“闪光东西追寻南北伤痕累累,太阳月亮走进黑暗藏在风中”,他们的诗集体现淮南煤炭文化的独特性灵,是为煤矿工人奉献业绩树碑立传的心血基石。吴波的《揣着淮河过冬》倾注着诗人深怀的乡土意识浓郁的忧民情结,诗风平实而真挚。朱先树评价道:“从这部诗集的题材内容来看,诗人主要是写淮河流域,这片土地正是养育他的地方,因此更充满深情”,“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表现了洪水的肆虐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坚韧和对抗”,“在具体描写故乡家园的时候,对乡亲父老的生存现状则是充满着深情的关怀,也充满着忧患”,“在艺术表达上,都以短小精致的描写,集中表现较浓的诗意情韵,形象具体而灵动,含蓄而隽永。”李思法在评价徐沛喜《春天的走廊》的艺术特色:“继承了传统的精华、吸收了现代诗潮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一恋之“贪”的悔恨!
下一篇:梦是心态的折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