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企改革势在必行
商业贿赂在我们国家可说是司空见惯,算不上新闻。可葛兰素史克(GSK)丑闻却例外地引人注目。曝光已过一周,但热度不减。它再一次警示我们,药企改革势在必行。葛兰素史克是一家有着世界背景的跨国集团,浑身闪着
商业贿赂在我们国家可说是司空见惯,算不上新闻。可葛兰素史克(GSK)丑闻却例外地引人注目。曝光已过一周,但热度不减。它再一次警示我们,药企改革势在必行。葛兰素史克是一家有着世界背景的跨国集团,浑身闪着光环。中国人对洋企历来优礼有加,让他们享受超国民待遇。这些企业屡屡违法,却能免受惩处,说明我们疏于监管。让人尴尬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违法,中国人不追究,他们本国政府却在“多管闲事”。据美国证交会网站披露,近几年来,美国政府按照《反海外腐败法》,对80余家境外跨国公司进行了处罚,其中三分之一是在中国涉案的。强生、西门子、辉瑞、礼来等跨国药企均曾卷入在华行贿风波。2012年8月全球最大制药企业辉瑞制药(Pfizer),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公职人员行贿,被处11亿美元罚款。当年7月,葛兰素史克同意向美国司法部支付30亿美元的罚金;美国强生公司也因非法营销,而被罚22亿美。洋企业在中国违法,且向他们的政府缴纳巨额罚款,这洋滑稽的事,让中国人啼笑皆非。也许这些企业在其本土确实循规蹈矩,可一到中国就“入乡随俗”了。难道真应了中国“南橘北枳”的成语故事,中国真的成了腐败的温床!
葛兰素史克涉案金额金额巨大,自2007年来,GSK向超过700家旅行社及咨询公司转移了高达30亿元的资金。媒体评论说:葛兰素史克事件只是医药贿赂的冰山一角。足见中国医药腐败何等严重!这么大的巨额的资金流转,却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安然无恙,足显中国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中国药监官员是真不知情?抑或是沆瀣一气,故意放水?这就很难说得清楚了。要不是窝里斗,GSK丑闻不会这么快就败露。中国媒体在披露葛兰素史克贿赂门的两周前,《华尔街日报》就报道说:“葛兰素史克正根据匿名举报调查中国销售人员的行贿行为。”举报人指控,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销售人员大范围贿赂医生,使其开具该公司产品的药方。举报信在今年1月以电子邮件形式被发送至该公司的董事会。洋企在中国行贿,检举却在国外,真有点令人费解。出了这样的事,我们的药企官员,难道用一句监管不到位,就能把自己撇清了吗。郑筱萸的死刑未能震慑住医药贿赂的滋生蔓延,足见我们的医企腐败已经积重难返。
药品是一种没有选择权利的商品,其虚高的药价,伤害的不仅是普通民众,还有政府执政为民的信誉。商务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药品行业,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的16%。医药贿赂造成医药成本的大幅提高,最终都转嫁到了患者身上。让患者为医药贿赂埋单,我们的执法部门何以向国人交代!
应该说,对葛兰素史克案立案调查,是我国司法的进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日前曾公开表示:“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也不会改变。依法查处GSK案,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完善、优化投资环境,努力为各国投资者创造公平、平等竞争机会的决心。”看起来,这是对外商的安抚,实质是意味着洋企业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即将结束。
葛兰素史克行贿门,暴露了中国医药行业药品流通环节的潜规则。央视曾随机调查20种常用药品,发现它们从出厂到医院,价格普遍提高了500%,最高的达到6500%。虚高的药价,被医药代表、医药公司、医院、医生瓜分。医疗领域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被认为是医药贿赂的制度根源,这已经不单单是企业的问题了。葛兰素史克案,再一次警示我们,药企改革势在必行!
2013.7.22.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牵手之爱
下一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知青兄弟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