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起白云

满目青山起白云

句孑戟散文2025-03-31 15:02:14
天如惟则禅师在《赠弟仁远入京》中写道:“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汝到燕山却回首,三千里外又三千。”禅师的堂弟仁远从家乡去京城,顺便到苏州狮子林去看望他,见了千里迢迢而来又千里迢迢而去的兄弟,他写诗送别,诗中是一片浓浓的乡情,这是千古一唱。白云峰是家乡的山,高岩耸立在遥远的南方却又在眼前,吴云入楚,那是多么熟悉而圣洁的景致,白云峰是吴楚相交的分水岭,在秦汉以来,山这边的莲花叫安成,属长沙国东境,山那边叫安平,属吴越。老百姓却不叫白云峰,叫石门山,远看去山顶有双石若门,千仞而立,叫白云峰只出现在典籍里。
白云峰源出一段有名的禅宗问答,也叫禅宗公案,推而广之又是哲学命题。唐以来,佛教在这里兴起,禅宗七祖行思是本地人,他在吉安青原山传道,其后世曹洞宗传人吉州禾山禅师在这青山绿水间应答僧众。僧问:“如何是西来意?”禅师答:“禾山大顶。”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答:“满目青山起白云。”禅宗问答往往是即兴而来,就近发挥,好的段子,认真品味,哲理、禅味、诗意,玩味无穷。禾山是吉州西面大山,又称秋山,山林丰茂而产嘉禾,其峰高出云天者有白云峰、赤面峰,凌霄峰。诸峰之下是莲花、安福、永新几县。禾山根盘五百,北对武功,南接郴衡,唐代属吉州,那时寺庙林立,高僧辈出,吉州禾山、吉州秋山、吉州无殷几位高僧都有著名的公案流传于世,使禾山闻名遐迩。
“西来意”,又叫“祖师西来意”这是佛家问了千百遍的问题,禅师们回答五花八门,让人不好理解。禾山禅师答“禾山大顶”,稍后一点的秋山禅师答“杉树子”,一览禾山,遍观郁郁葱葱的杉树林,神思遐想,佛如高山,如些小种子,至广至大,至细入微,绵绵无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青山白云,和尚家风。乾坤游龙,奔走天地四方,如沧海细浪,如泥丸鸡子;这白云缭绕,舒卷奔涌,或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或堆絮飘花,轻盈曼妙,这浩瀚的生机,这直达天庭的自由,何其之大,何其之广,何其之远,至真至善至美,佛家大意全在其中。人要有苍山之海的胸怀,天地人为一体,包罗万象,容纳众生。云生苍山之间,随风而去,入楚也罢,去吴也行,万物皆有因缘,青山与白云互为因果。登山看云,散淡飘逸,物我皆忘,舒展性情,随缘而化,要象云走江湖那样自自然然。
白云峰在现今的路口镇之东,太阳东升,阳光如千里长泻的瀑布穿过石门,光辉播撒在丘陵村舍之间。楚水涯,赣江头,青山叠嶂,白云朵朵,朝拜攀登是一件快意之事。山的怀抱里有石门寺,在清代还有南云寺,竹影婆娑,犬吠鸡鸣,人间烟火之外又有世外桃源之象。“波若”岸的石刻在悬崖下,世人难得一见。“仙华岩”传为古帝姥显灵之所,流泉叮咚,山间的景象清新可爱,洗涤一切尘世的烦恼。金仙遗址要细细辨识,在佛传入之前道早已存在。松石林、近星岩、洪岩斜插于山峰之间,让人目不暇接。白云庵在山顶,清代毁于山火,见遗址你不能不佩服古人苦修的毅力与意志。在这里观青山绵延而去,看白云悠悠,思接千载,与神人、圣者相交,吟诗作赋,良多情趣。
明代徐霞客自武功山而下登石门山,新春时节,人间嬉戏相乐,一个外乡人痴迷于山山水水,他是慕名而来。事有不凑巧,一到石门山便天降大雨,山在迷雾之中,峰顶奇景估计不能近观了。正在为难际,路口人刘二玉等冒着大雨冲泥而入石门寺,他们一见竟如同故人,谈学问,谈山水,在云遮雾绕中兴致很好。第二天一大早,雨停了,徐还有点不相信,停了雨新朋友陪着他登临绝顶,见了石门真面目。下得山来已很晚了,按行程徐要往永新方向走,所谓人不留客天留客,刘二玉顺势挽留伟大的旅行家,徐照原路返回宿于路口过脊之处刘家。石门山人自古好客,加上新春的喜气,刘割牲设醴,呼酒痛饮,把一个刚刚认识的外乡人当作贵宾。这是意外感受到的人文风情,徐记录了白云峰淳朴自然的一面,今天看起来就是佛家的一切随缘,见面有缘分,好酒不醉人。
天如惟则是个山水和尚,一辈子好游山水而不拘泥成俗,天下歉收,外出化缘无疑是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他就自己到地里刨人们丢弃的菜根果腹,由此得了个“菜根和尚”名声。在佛家主张上他独树一帜,突破门户之见,倡导禅净合一,为天下人吃斋念佛扫平道路。名山大庙争相延请他去做主持,青原、禾山也不落人后。白云峰和尚法眷顺庵跑到苏州,天如说:“坐卧非禅,禅非坐卧”,象白云悠悠那多好。“白云峰下汝当扫迹归来,狮子林中吾亦横身打座。”禾山鼓打尽,庐陵米价搞不清,不要把这些千古难题累我了。禾山打鼓典出无殷禅师,庐陵米价是行思和尚的故事。天如和尚是在禾山出家的,他的意思是出家人不要在祖宗那里卖弄陈年滞货,什么样的和尚念什么经,我敲我的木鱼,吃我的菜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此与“满目青山起白云”是一脉相通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