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几个作家的想法

关于几个作家的想法

犯塞散文2025-04-23 00:00:14
我这人生来庸俗,为人向来不厚道。看书看人自来全凭一己之见。不敢说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因自小便是如此性情。外人自然看不惯我!想下过去,暗恋女孩不敢表白。看到小偷便要强出头。看到喜欢的书也要买!(尽管口袋
我这人生来庸俗,为人向来不厚道。看书看人自来全凭一己之见。不敢说清高自诩,目下无尘。因自小便是如此性情。外人自然看不惯我!想下过去,暗恋女孩不敢表白。看到小偷便要强出头。看到喜欢的书也要买!(尽管口袋没钱)。连我爸都摇头说,儿子赶不上自己。现在连自己也究竟不能理出个分明头绪来。深想过后,自思,悔也无益。倒不如好好尽尽责任。平安无恙的活到死。也算不辜负我主及佛陀的垂幸之恩!
闲来无事,因把手边的书往来翻阅。倒有许多感慨。又怕写出来遭人唾弃。到时难下台,左右为难,下台不易!因此内心久为犹豫不能决!而,该气久来压抑。如久蓄之屁不能发,熬煎难受。因此也请眼前诸君暂为洗耳而已了!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是这本书见证了文学小青年的青涩时光与不成熟的觉醒,说真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书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生活中你我“本我”在潜意识中的体现与表露,他愤世嫉俗,有自己理想中的乌托邦,希望过上上流人的生活,渴望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世俗的精神生活,期望有一个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红颜知己。但是,他是有他自己时代的局限性的,一方面,低下的出身,高傲的心智,让他很难与身边的劳工阶层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当他得到露丝的帮助,跻身上流社会的时候,同僚的见识肤浅与庸俗愚蠢,又与他想象中的大相径庭。他的思想于是转而怀疑起自己的本身,及那若有若无的“原罪”来了。痛苦,彷徨,不解。在得不到确切有效的回答之后。他开始思考人生的“不幸”这一命题上来了。最后在他功成名就,大愿得满之时。选择自杀作为结束!
在我看来,由于社会的秩序的不可逆转性,会给中下阶层,特别是下阶层。梦魇般的压力,以及如影随形的不得志,会使精神脆弱者意志崩溃!安妮宝贝的作品着重于大工业时代背景下,内心瘫痪者的游离状态,以及诸如盛世下的个人的悲苦与内心无尽的探索,以及随波逐流与坚持本我之间无休止的斗争,挣扎。否定,肯定。直到死!正是因为如此,在她的作品里常常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冷艳纠结,但是,同时它又是别具一格的,因为它直击你的灵魂最深处!
而这种写作手法的祖宗则是,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喜欢静静的描写平凡的事物,但是,你在看她的作品时,永远也无法平静下来。因为往往在这些所谓“平凡”事务中,往往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在里面!或是使你联系到生命的“无常”,或是让你陷在一个潜在的无比巨大,无比孤独的内心世界中无法自拔。文字的魔力,在这里,你才会不由自主的肯定它的价值!
接下来的卡夫卡,则更加让人迷茫与不解,直至你,不得不用“荒谬”来形容他的作品!很不幸,我的第二本书,便是那本,永远也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城堡》。书中不停的叙述K不断的想凭己之力,进入城堡,而最后终于作罢!尽管卡夫卡后来,良心发现,给了我们一个似是而非的结局!而终让人觉得这是略显牵强的!全书贯穿始终的,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般的无奈与荒谬!甚至让人怀疑自己究竟是在看书,还是在发神经!叙述看似有层次,有条理。而细看下来,却让人觉得主人公是一个神经病。比如一个正经的土里测量员,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进入城堡去征得官者的允许,来开始自己的工作的?摈弃一切的性格因素,与主观臆想。认真想想,测不了,我可以不干吗?何必如此执着呢?
呵呵!一语惊醒梦中人!推之人生,干嘛一定要去争取大权在握与美人满怀呢?或许,大权在握,与美女满怀。本身就是荒谬无稽的!人生也是无望无求的!叔本华的,“意志的悲苦”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也许,前文的论断,对一个博学的基督徒,或聪明的佛学大成者来说,这是轻而易举的论断!但是,我同样,也反对,在自己的内心凭空成就一个不可知的精神上的模糊的偶像来!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解脱。只有自欺欺人的满足!但这些话,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悲观的无神论者。我只想说,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无常与悲苦,是必须忍受和接受的。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想象的隽美神奇,来遗忘现世的苦难!
我个人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达到了现实与梦幻的完美对映。它通过男女之爱与阶级之痛来诠释“幻”与“真”的对应关系!一方面通过贾宝玉“女儿大同”的梦想,来表现无限的美好与纯真!另一方面,它通过命运的“无常”来突出“幻”的荒谬以及“我”对“幻”的无暇与向往。这里的“我”既是狭义的,又是广义的。“我”既可以泛化为书中人,又可具象为看书的你我。尽管它更多的是倾向于有神支配论的局限。更可贵的是,它的文笔是客观真实的,而不是作家臆想的场景,因而无形中减少了读者的压力!毕竟,不需要去缘木求鱼般的推测与想象!《这里所引的(红楼梦)指的是前八十回》
总之,文学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非理性的。相比于数学的精准及物理的无可非议的定理。它更显得超然世外(呵呵!个人看法),因为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味。个人认为哲学,文学,历史学是联系紧密的,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他们共同见证了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演化。我这里论述只是沧海一栗,具体的,详细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与求索!
真理就在你脚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