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话“人言”

杂话“人言”

错过散文2025-04-29 02:44:32
今年冬天一直阴寒,欲雪未雪,天地凋敝,了无生气。
等雪的心,着实火了,终于,捺不住,纸上大话:预报谎报军情,扰乱民心,是为可憎。亲历了三次这样落雪未雪的谎话,亦作了三次这样无病呻吟的牢骚。话毕,自己跟自己,乐了。
看到阴郁,总觉得杜工部的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很应景儿。
亦是感谢爹娘多为我生了根敏感的神经,然知己者莫若己,对于牢骚,自我作自认较为中肯公允的评价:大忧不足,小忧有余。
何谓大忧?顾名思义,当是忧国忧民的仁者志士之所思所忧所虑。是孔明先生“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旷达的深远;是诗仙李太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安然的超脱;是田园诗人王维“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绝境中的生机;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落寞的空旷;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的恬淡;更是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忧愤的抱负。之于大忧,无一例外,达于共性:天人合一,国家与民族利益至上,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将个人喜怒哀乐搁置一旁。
近日,又见得一说:踢不过你,我可以说死你——诸君针对中国足球有感而发。
“说死”二字内涵丰富,里头大有文章。这就不得不使人衍生到汉语无形的杀伤力了。亦作顾名思义认知罢。“说”一字,在古文体裁里是文体的一种,譬如我们熟稔的《捕蛇者说》。而到了近代,相对而言,除了通常情况下附在字或短句之后,意作“传奇“之意,譬如”传说“,《新白娘子传奇》等。更狭义地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动作了。什么动作?嘴巴嚅动的动作,即一张一翕往返的过程,而舌头起了主导作用,引导者则是大脑里一个叫做“思维”的东西。俗话说“舌头不长骨头”,关键就在这里:没骨头的东西始终是棵墙头草,风一吹两边倒。一张一翕之间,便全然不负责任,不考虑后果。脑海里,心胸里那个小小的自我亦是喜欢煽风点火,作毫不负责任的误导。如此,诋毁,中伤,造谣,攻击,泄愤都不是罕物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所以,请司空见惯,一定司空见惯,务必司空见惯。
因何能被“说”说死?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俗话言“苍蝇不盯没有缝的鸡蛋”,你会被“说死”,那是因为好大肆言论者切入了你的心理。你或虚荣,为名利负累,他自是要捡你的软肋部位攻击,你愈是逐名逐利,他愈是要让你竹篮打水,声名狼藉;你若空虚,感情永远留一个缺口,等待他救,他便愈是有办法在言论里游刃有余,让你的感情无从安生;你若寄望于他,他不负责任的言论愈是让你的心灵若即若离,彷徨空虚,求助不成,反招其辱……你若是攻守自如,自己把握自己,他自是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悻悻而归,你依旧岿然不动。
为什么“唾沫星子能够淹死人”?如此说来,就等同于你放了多少动荡的心灵缺口让不安好心者觊觎,让好事者切入,大肆地,不负责任地言论,目的——说死你!原因:既为好事必好事,好事之人舌无骨!
彼处大忧,众君皆能放眼天下,胸怀未来,与山川河岳为伴,战胜或摈弃小我。
此处小忧,图谋不轨,喋喋不休,一张一翕,大肆言论,舌头劳顿,往返唇齿之间也,无限膨胀或颂扬大我。
大忧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众君同他的作品之言说,与山河大地一起不朽。
小忧处,几家哀嚎几家愁,营营汲汲言不休,杀人无形不见影,唾沫星子说死人。
呜呼,如此言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