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躬尽瘁
提起翠竹,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挺拔、飘逸的身姿,恬淡、高雅的情怀,虚心、劲节的风范,清新、碧绿的玉叶,居贫瘠而自励,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享盛誉而谨持。它不浮燥、不张扬、不娇情、不卑琐,无私无
提起翠竹,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它的挺拔、飘逸的身姿,恬淡、高雅的情怀,虚心、劲节的风范,清新、碧绿的玉叶,居贫瘠而自励,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享盛誉而谨持。它不浮燥、不张扬、不娇情、不卑琐,无私无欲,如君如圣;亦庄亦谐,可师可友。其实,翠竹给予人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尽其所有,竭诚服务贯穿了它存在的日日夜夜,鞠躬尽瘁,倾心奉献辉煌了它夙有的生命本色。人们常说,母亲大半是为子女而生的。那么,翠竹优越的特质决定了它具有非凡的作用与能力:在风雨与共、灾难频仍的地球上,索取微乎其微,给予多之又多,是的,翠竹的一切,是为人类的生态环境、衣食住行、事业发展、社会进步而生的。
所谓特质的优越,一是生长速度,翠竹就其笋后串高之快而独领植物界之冠:每昼夜生长20-30cm不足为奇,最快的拔高达150-200cm。“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点儿都不是虚词。鉴此,树木自是相形见绌。十年树木望成材。南宋词人辛弃疾也算是性急的人吧,在居家环境营造上,植树被他搁之一旁,翠竹是他的最佳选择,“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二是高端品位。与树木相比,翠竹外表光滑漂亮,清丽整洁,给人耳目一新的亲和的人文色彩。她的材质,比绝大多数树木更为细密坚韧,轻巧强劲,耐磨耐腐,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就其株形,竹子不比原始森林中高大苯重的参天古木,她细巧纤瘦,更易于砍伐搬运、分解加工;因而能成为古代先民们生产、生活中得心应手的各种竹器。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是现存上古歌谣中一首最典型的劳动歌谣。在先民渔猎的喜获中,翠竹的功不可没。汉代的甘泉祠宫、宋代的黄冈竹楼,则是翠竹在建筑史上的卓越展露。“小小竹排江中游”更显示了革命时代的潇洒。大型竹编立屏九龙壁荣获“国际珍品”的殊荣;竹管毛笔依然是书画家手中的至爱。简而言之,翠竹涉足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难怪苏东坡曾总结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于细微处见精神。现代人的生活中竹制器具用品日渐减少,翠竹的奉献似乎也在不断萎缩。其实未必。或是我们对科技研发的竹制新品加上传统的计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如竹纤维制作的毛巾、睡衣,竹地板、竹胶板年产量1200多万平方米)知之不多,或是由于熟视无睹而看淡了很多寸步不离的东西。就说筷子吧,一天三餐不可少,谁又想到翠竹,想到它的风格?明代刘某曾写了首咏物诗:“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短短数言,拍案叫绝!诸位与竹筷相交甚久,可曾见到挟着鱼肉大朵快颐时,它有一丝嫉妒、发几句牢骚?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清洁使者。他们手中所执便是由竹枝稍扎成的大扫帚。抡扫帚清除街面的沙沙声,便是竹枝与环卫工人共同奏出的欢歌。“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郑板桥在这点上对翠竹似有误解。胸怀凌云大志的翠竹,同样也乐于做区区“小事”。为地球村环境卫生竭诚服务自不在话下。秃了的扫把,最后还可用作柴火,发挥余热。翠竹正是用生命彰显了“尽力而为,鞠躬尽瘁”的不朽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