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凤岗

印象凤岗

内当散文2025-04-16 08:42:09
初来凤岗,虽然早也知道这只不过是东莞众多镇区的其中一个。但走的大城市多了每个城市停留的时间久了,一时间发觉这里竟然也有点无所适从。
诚然,如果把一个长期生活在繁华尽露的大都市里的人蓦地扔到森林里,他也会浑身别扭到想逃离。但相比对而言,人适应现代繁华容易,但适应反扑归真更是难能可贵。
有一天,我在住地附近闲逛,突然发现了一家沃尔玛,当时的惊讶和喜悦,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如此荒凉的郊区,出现如此一家全球连锁大型超市,无疑是沙漠中的一汪清凉的淡水。当然,我也知道,此超市驻扎于此,意味着这块热土拥有多么庞大而完善的经济系统……
于是,有事没事去沃尔玛逛逛成了业余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感谢那些连锁企业,尽管平时觉得他们面目雷同没有新鲜感,但在陌生的边远的镇区,熟悉的标牌和环境,很容易唤起内心的亲近感。于是,一直被很多人认为逐利、无情的商业,瞬间也生化和释放了许多的温暖感和一丝丝归属感。发觉,原来自己一直被都市圈着,总是圈着自己的优雅和归属,心下窃喜。
后来,在凤岗转的地方多了,慢慢地发现喜欢上这儿了。
作为一个天涯浪客,每停留在一个陌生的异乡,偶遇迷惑或疑困……就会读起周作人先生在《故乡的野菜》散文里的名句:“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以作宽慰自己那颗热爱漂泊而洒脱的心。
此时此刻回味文章的意蕴,觉得特别有一番韵味。
我喜欢站在天堂围里想凤岗……
印记在脑海里百年碉楼、排屋楼、纂香书室、洪全福故居、回龙庵、东莞第一村,一下子又浮现在眼前;瞬间,似乎响起了陈的明先生的《老屋家》曲子。耳边又想起陈的明先生给我们说的话:“谁说东莞是文化沙漠,你看看凤岗,看看我们精心录制的碟。”犹记得,我当时是怀着多么崇高的敬意几乎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陈的明先生赠予我的《老屋家》光碟;此刻,那篇巨作《百年听风》被一阵风翻开,书里又映出那栋立于水中央的碉楼……呼应着周围的一切,隐隐约约中,仿佛又看到文学人林汉筠先生孜孜不倦走在凤岗的背影,先生右手笔耕不辍,左手爽朗喝酒……
天空至蓝,湖水至清,微笑至诚……小小城镇,玲珑剔透,温和宜人。
历史的教化原则与世事的为人规则从来抵牾。要以德来待人处世,总是要付出成本的。但在凤岗,当你走进南门山村,你在惊叹自己走进这块不被传说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的同时,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弥漫着一种温润。温润是舍,温润也是得。
这种温润,兴许就是瑰丽的客侨文化的千年积淀。
温润是良玉的一种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的品质,凤岗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品质。打开凤岗,就仿佛打开了一卷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它是白描式的,它用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墨汁勾勒出一系列丰饶多姿却又从容淡定的画面。像立于水中央的百年不倒的碉楼,诉说着百年风霜……栩栩如生……
凤岗人是温润凤岗的体现者,也是和谐生活的缔造者。他们从天边遥远的净土繁衍生息,不断创造奇迹。今天,我们走进凤岗,还能在乡镇的小巷深处或者田间地头探寻到渔、樵、耕、读、匠……这些古老职业在大地上的孑遗;举世闻名的碉楼,尽管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在寸土必争的现代,都依然屹立不倒。只是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时代特色。作为古老工艺的传承者,他们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有意无意间延续和提升着一种素朴的生活状态,自己却浑然不觉此种状态的可贵——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和谐生活。
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认为,世界由五行构成。“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其数有五,并往来乎天地间,而不穷者,故谓之行。”金、木、水、火、土对应凤岗的渔、樵、耕、读、匠不同人群;而百年碉楼、排屋楼、纂香书室、洪全福故居、回龙庵、东莞第一村、南门山村……再现最生动的市井生活,展现最和谐的生活画卷。解构代表世间万物的阴阳对立统一的五行法则,无疑是解读“温润凤岗”最好方法。
突然一只体态轻盈舞步优美的金色的蝴蝶影入眼帘。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渐渐入梦他乡。而那只蝶却总是在眼前飞啊飞,舞啊舞……
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