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月饼

中秋节的月饼

烂肠草散文2025-04-04 05:57:55
七月、八月、九月分别称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
七月、八月、九月分别称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总是和月饼联系到一起。在明代有朱元璋月饼起义的传说,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我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秋天的农村很美,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天空很大很蓝,火红火红的太阳。中秋晚上,云稀雾少,月亮皎洁明亮,显得格外圆润,因而也就格外明亮。摆上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银烛高燃,香烟缭绕,当空祷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小时候家境虽然不是那种过年才能吃顿饺子,掉河里才算洗回澡的情况,也不是保证我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的。在那个时候月饼是为数不多的和节日联系在一起的食品,是被当作主要礼品,附带上各种包装,供人们走亲串友送来送去的。那时的月饼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广式莲蓉蛋黄月,皮是多层而酥脆的,馅多是白糖或者红塘加一些青红丝,最好的不过是冰糖馅的。后来才又出来一些五仁和豆沙的。那时吃着味道好,透着诱人的焦黄色,很脆,一不小心掉了一点在手心,赶紧凑到嘴边,用舌头舔起。顿时一股带油香,微甜的感觉在嘴里弥漫,让你产生一股将手中的月饼一口就咽下欲望,颇有几份滋味。
看看现在街上的月饼,从价位、从包装都很难让人感到到这是一种用来吃的食品,而是慢慢地超越了食品的意义。华丽包装价格昂贵的月饼占据商场的显赫位置。这些高附加值的商品,总是受那么一些人青睐。偌大的盒子,一层又一层的包装,却只有那么小补丁点的月饼。虽如此,吃着依然找不到当初的味觉,当初的愉悦。
在这时候,心头有一股暖流潜滋暗涌,仰望到的清辉四溢的月光,在历经了岁月沧桑之后,仍是那么清晰明亮,依然完好如初。唯有的是月亮不会变,时间亦没变,可陪着中秋的东西及人物却改朝换代好无数,让人越来越远离中秋节当初的原滋味,远离了心中最深的那道回忆。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过亲人离去的痛苦,才感受到中秋和春节的重要,同样是象征圆满和团聚的节日,于是每逢中秋都会油然生起种种牵挂。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许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完整的过程。皓月当空,不管离家多远,不管身处何方,总会无比思念故乡和亲人。“月到中秋分外明”,月光如水,置身在柔美恬静的月夜里,仿佛进入一个美妙梦幻的仙境,思念之情愈加强烈。这才体会出人生的幸福是团聚,痛苦是别离。这时的中秋在我心上,又多了几分离别后相思的酸楚。过节并不是为了过节,而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一种温馨家庭的方法。在后来的日子中,我对中秋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后来的每一年,每当那个时候,我会望着挂在天边的圆月,痴痴的望着它!嘴里默默地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