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中与自己相遇

在书中与自己相遇

题要散文2025-12-08 20:51:22
这个题目是借来的。几天前,无意中看到作家陈染的一篇文字,用的就是这个名字。读她,总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从容与精致,随着那交融了感性和理性的饱满笔触毫无倦怠地走下去。
她说,我可以翻开哪儿是哪儿地读下去,而且只需片刻时间,便可以进入另一种精神状态——那是和我的内心非常符合的往深处沉下去的精神状态,一种寻找自己并能够与自己相遇的精神状态。
这时的阅读,形式不再重要。她大约是习惯了这种方式的,信手翻来,然后在不经意中与自己晤面。与所思所想所爱欣逢,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很多时候,我们的读书,恰是为了寻找共鸣那刻的冲击与震荡。每个读书人和爱书人,都应有过那样的激动或者沉静。
我也有过。在书中,我不仅欢喜与自己相遇,而且更钟情做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的逍遥之游。
每个周末,我都要在书店停留至少半天。在满目缭乱的图书中,审慎地做着自己的选择。多年前,在外地上学时,与室友去书店,曾有过倾囊之举。而如今,那样的豪气早已不复——毕竟,饭要吃,衣服得穿,年迈的父母更要养。于是,一些书被搬回庸庐,而更多的,只能依在书架下读。那样的阅读,一方面解了爱书之窘,一方面也得了爱书之乐。
前几年喜逛光华路上的旧货市场。在凌乱的书摊上挑挑拣拣,每回都有收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的《稼轩长短句》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的《李白诗选讲》,都是在那里淘来之宝。许多书的品相极佳,内中还有从前主人的印章或者字迹。这也是我淘旧书的乐趣之一。揣度着那个不知去处的人,臆想着这本书展转流落的路程,是新书所没有的意外之喜。旧货市场搬到益寿园后,旧书突然少了。几次空手而归之后,不免失望,终于却步。有时路过那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心头的怅惘总是无法释然。
网上购买确实方便,可也少了翻来翻去的愉悦。书页的墨香,触摸的熨帖,再也不能感受。最近两年,在一个叫“孔夫子旧书网”的地方,买下了大批心仪的书籍,也结识了几个有识的书商。一个同事因我引荐在此购书,其痴迷已经远甚于我。从开始十几元的尝试,到后来成百上千元的邮购,快乐终究还是有的。不过,只要得闲,我还是会流连在书店,和投缘的店主、熟或不熟的书友神聊一会,然后细心地寻觅。
一位朋友的父亲如斯教子:书是天下英雄胆。那么,真正的爱书人,所重的肯定不是“黄金屋”和“千钟粟”,而是千淘万漉之后的满足与心游神驰的阅读快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