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塬娇子——著名文人书家王根权

洛塬娇子——著名文人书家王根权

断足散文2025-12-09 12:38:57
洛川塬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土古塬。塬面平坦,土质优良,昔有“陕北粮仓”,今有“苹果之乡”之美誉。洛川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孕育过许多彪炳史册的文人雅士,甘罗十二岁拜为奉相,一门两进士的刘琦刘宏,“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精忠报国的李显宗将军……
洛川有一个乡,乡名菩堤,“菩堤”在清朝之前为“菩提”。“菩提”是古印度梵文,意即大彻大悟。我不知道这个乡名的来历,但我想取这乡名的人一定是希望这片土地上的后人聪明和睿智,能够彻悟人世间的真谛。我不知道这片土地上过去有过多少聪明睿智之士,今天王根权于中国文化、中国书法艺术诸领域中的明心见性,众多建树恰好印证了这个地名。
王根权,1953年生于陕西省洛川县菩提乡新城堡村,少年时期家境甚是贫寒,一家人整日为吃穿发愁……
先生1980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考场内的作弊于发现》、《甘泉宫考辨》、《学与考方法谈》、《中国书法品评》、《<书谱>品评》等200余万字的著作。挨过饿、放过羊、当过兵、扛过枪,部队转业当工人,30多岁进入西北大学作家班,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曾任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副处级调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老科协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昭陵书画院院长。
与先生相识已有二十多年了。其书法以行草见长,作品风格汪洋浩大,飘逸洒脱,一如他渊博的学识。他的楷书质朴厚重,苍劲秀美,充满灵气,深受时人推崇,也令我敬慕。记得2006年古城相见,受先生馈赠《中国书法品评》一书,偶得闲暇,浏览先生的文章。不料次第阅读……渐渐有了兴致,逐渐受吸引、有感触……终被震动——此处,也大有深意在焉!!静心下来,再仔细研读、认真体味,不由得拍案而起,大喊一声:——“好个洛塬娇子!!”
文品证人品,书品见人品。先生为人务实诚信,做事图求进去,性格耿直,见到不平事,总是要一吐胸中块垒。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文做不好不要紧,人却不可不做好。这正应了林语堂的话:“作文要不取媚于世,有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有气骨,所言真知灼见,有见识;所论高人一等,有操守,所写文字优美动听,此真文人也!”《中国书法品评》论点新颖,论据充实,措辞犀利,洋洋洒洒20余万字,提出了客观的、人们都能够掌握的中国书法评判标准,彻底打破历朝历代以来“贤者改观,愚者继声”的奇怪现象。在这部书中,先生对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者,给予了诚恳的忠告和中肯的批评,对其错误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和评判,用他鲜明的态度和观点为对与错、真与伪画出了一条“分界线”。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在淳化县施工期间,泥土上的瓦当印痕引起了他极大的警觉。他以其敏锐的警觉和责任感,经过多次踏查,在该地先后发现七处秦汉建筑遗址。又经过多方考证,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证实了该遗址就是秦汉甘泉宫遗址。1990年《考古与文物》杂志第一、二期分别刊登了他的《甘泉宫考辨》和《淳化县古甘泉山上发现秦汉建筑遗址群》两篇文章。这在当时的考古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年洛川县文化馆馆长左登正见到王根权,忍不住惊呼:“如此年轻!”一番畅谈后,左馆长握着王根权的手感慨地说:“在我想象中,还以为你是一位白发老者呢,原来是一位后生,前途无量啊!”
王根权先生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文字和图片将这一尘封了数千年的史料保存给了后世。《甘泉宫考辨》一文,用大量的史实证明了甘泉宫遗址在古甘泉山上,而非甘泉山下,甘泉宫乃秦宫殿后汉扩建之,纠正了考古界对秦甘泉宫遗址没有定论且与汉甘泉宫遗址相分的错误。没有他的发现和论证,后世对甘泉宫的遗址将永远是一种误读。
先生不仅对考古、书法颇有研究,他对文学的挚爱和造诣也令人钦佩。2010年,所写长篇散文诗《洛川大塬》,融述史、叙事、抒情为一体,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洛川大塬的历史自然风貌、人文社会与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果农的美好生活;记实文学《徐海东将军在新城堡》文笔细腻,写人叙事,鲜活生动,情节跌宕,扣人心弦。真实地记录了徐海东将军转战陕北时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既是珍贵的史料,又是难得的好散文。最近,有幸又读到王根权先生的新作《大秦帝国文明密探》,赞叹之余,使人拍案惊奇。无论其推理还是叙事、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既让人钦佩又让读者折服。当然,读先生的文字,有醍醐灌顶之惬意也在情理之中。《大秦帝国文明探秘》一书历时三十载,增删数次,探索考证,先生莫不亲力为之,这一字一句的诉说很早就孕熟于先生的胸中了,而写作的契机,犹如一根火柴,一经点燃,则激情的火焰自然会形成“活火山”似的喷涌之势,令人防不胜防!
王根权先生的研究成果,堪称丰富!著名书法家薛铸称其为“文人书家”,著名文艺评论家乔犁先生称其为“学者型书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佟韦先生为其题词:“凌云健笔”。先生尽管年过半百,但追求事业的热情依旧强劲,最近听说先生想在家乡建一个以展示书法作品为主的“菩提苑”,把一些书法精品制作成石碑,以传后世。
儒家大师王守仁说:“持志如心痛”,志有大小,疼痛各异。大志大痛,小志小痛,无志不痛!孔子为推行王道,周游列国,颠簸流离,受尽羞辱冷落,而他志如磐石,一心向痛!蒲松龄衣不暖体,食无定数,却几十年如一日,恭香茶于村头,铺笢席于树底,终成就传世佳作《聊斋志异》。放眼当今文坛书界,舞文弄墨者不在少数,但像王根权先生如此执着,矢志不移的文人书家凤毛麟角,王根权先生对历史深深的思索,对书法评判标准精辟的剖析,对书法艺术自成一家的创造,已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书坛显赫的位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一半年!感谢洛川大塬,感谢洛河之水,哺育了这样的俊才,让我们向王根权先生表示深深祝福!祝愿王根权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再出佳作,再创辉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