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沪上百草园”之行
之所以将此行名为“沪上百草园”,正是因为本次出行的地点是在上海本地的郊野,同时参观、探访的又都是一些农业植物和中药草本。一提起“百草园”,人们很自然会想起鲁迅先生的名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过自然舒缓的文字,让无数的读者领略了鲁迅先生在故乡浙江绍兴渡过的一段妙趣横生的童年时光。而从广义来说,在2013年的三月底,我们单位去往本地郊野的集体踏青旅行,走近现代农植、亲近传统中药草本,以及一些春天里的花花草草,不也是一次清新恬美的游览探访、踏青赏春的“沪上百草园”之行么?
出行的当天,3月28日早晨8时刚过,正是多云天气,这天的最高温度在18摄氏度许。相对于在此之前,申城持续的阴雨天和倒春寒而言,此行算得上是天公作美,春和景明的了。
当天上午,我们参观孙桥现代农植园。午餐后的下午,则去往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以及馆外的“百草园”,这是此行的主要内容。
此行的全程,俺也随拍了很多照片,且行且摄,边走边想。
位于上海浦东孙桥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区”,成立于1994年9月,是全国首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我们此行参观、游览的是其中的现代有机农植园。它是在大玻璃、温室的环境下,用现代无土培植的科学枝术栽培和生长的各类有机疏菜、瓜果和花卉,等等。
出了大玻璃的温室环境,终于来到心向往之的户外,真好。
说实话,我个人并不很喜欢高科技无土培植的果蔬,也许是觉得这远离了自然的天空、土壤和新鲜空气,多少有些失了本味。
这回趁着大伙儿汇在一地休息,俺独自一人稍稍远离了大部队,随拍了一些全天然的小花小草。虽然时间上只是相当匆促的瞬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亲近自然、融入野地。此时,头顶着户外高远、纯净的蓝天,脚下踏踏实实踩着的,是清芬的土壤,呼吸着郊野的新鲜空气,感觉肺叶清新。就在不远处,一座座农舍明亮整齐,还能看到成片的绿植和油菜花,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野花,色彩缤纷,悦目赏心。
午餐是在就近的农家餐馆里。店名竟不记得了,许是因为其正门入口小而平朴,与寻常的农户毫无二致。不想进去以后,里面却别有洞天,清雅古朴。于是也随拍了几张农家餐馆的室内环境。
下午我们去往位于浦东张江地区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它本身就建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校园内。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共有三个楼层,从下往上依次为:中医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陈列馆、针炙推拿馆。这也是我们此行参观、探访和学习的主要内容。循着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初步了解中医的历史、中药标本、针灸推拿等方面的知识,也看到各类有关中医的历史文物,等等。
在中医博物馆内,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从一楼到三楼展厅的整体布局和氛围,皆清雅古朴、大气精美。从中也领略了中医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的过程中,印象尤深的是一块宋代养气汤方拓片,书法清隽遒劲;再比如其中陈列的一具古代医者诊疗时随身携带的医诊箱,其木料、雕刻、铜饰、各部分的布局设计,以及里面的摆放物等,外观古雅精美,功能考究实用。除此,还有一些精美典雅的有关中医的瓷器、雕刻、古籍等,同样印象深刻。一路跟随着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同事们或拍摄,或记录。大伙儿专注地参观和学习的模样,想必挺有意思的吧。
随后,我们走出室内,又游览了中医博物馆外的“百草园”。
与上午参观的现代温室农植园相较,这回才是真正地亲近土壤、亲近土壤里生长的各类传统的中药草本植物。在此过程中,还看到几位园丁正用农具挖土,栽种草叶花卉,也培植着春天与希望。
除此,也顺道去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正门,一边走,一边感受校园里的自然和人文氛围,同时也品赏春天里大自然的花花草草。
三月末的申城,春曦暖暖,微风拂面。校园里碧波涟涟,喷泉涌动,草木萌绿,成株的桃花、油菜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儿,正向着纯净的蓝天欣悦地绽放,碧绿、粉红、明黄、玫红、粉白……映衬着土壤的黄褐与天空的湛蓝,缤纷的色泽仿佛一下子点亮了春天的眼睛。孩子们在水边嬉戏,大学生在长椅上静静地看书,园丁在垦土,还有此行踏青赏春、亲近自然草木的我们……这里的人们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相映成趣,共同享受着三月早春的清新与恬悦。
(2013.3.29)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