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
走得更近了,大山的阴面更觉得寒气逼人。山顶,是阳光灿烂的明色调,山脊,是土黄覆盖的颜色,沟壑,则显得黑黢黢的,只有大山皱褶里积雪现出了洁白。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幻着,阴错阳差的变幻着。
山里静极了。在眼睛离开阳光的须臾间,顿有些失明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四顾,似乎只看到了沟壑里白色的积雪,比远处观望更加洁白刺眼。看不到阳光了,置身于大山的阴影里,离积雪更近了,白色则显得有些暗青。不由想到了在阳光下观看钻戒,它的光辉是需要阳光反射的,而积雪更需要这种外在的因素。
积雪的上面僵住了一层冰皮,上面散落着几许枯叶,阳光的冷暖交替,让这些枯叶有了沉坠,稍有沉陷的躺在积雪表面。雪浅的地方,几株枯萎的茅草尖叶,在积雪上支愣着;倔强的荆棘枝杈,伸出雪皮挺立着;雪深的地方,白桦被埋没了大半个身子。这一切,由浅入深显示着积雪的厚度。
用手扒开积雪,里面凸显洁白晶莹,绵绵的,凉凉的,有些地方则有点儿沙粒状,粗楞楞的。仔细看,积雪的里面有些不大的黑点儿,待雪在手中融化方知,这是些树枝皮屑还有昆虫的残骸。想来,在大雪飘飘飘的时候,还有些坚强的生命在顽强抗争,些许的残枝败叶随雪落下,最终被洁白所吞噬。如果不是有人打扰,待天气回暖积雪融化的时候,它们会溅落在大地的怀抱,接受大地母亲的亲吻。
今冬的雪不多。不由得想起了前些时下雪的时候,这场雪潇潇洒洒的下了七八个小时。就是平地,也得有十几公分厚的样子,况且山高雪大,可以想象出大山深处银装素裹的身姿。这些积雪,这些残雪,让人不由得会回味起那高天寒澈的群山晶莹,那依山而建冰清玉洁的琼宇村庄,还有那宛如珠帘般蒙目的飘飘玉雪。这些沉寂在大山皱褶里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好像在张望着什么,还似乎有些失落,毕竟,它们和大山在一起,作为一种固有的标本形态,在感受着世间的冷暖变化。
积雪渐渐的落在了视线的下面,阳光把一座山梁照成了阴阳脸儿。定睛驻足找一棵大树作标志,看得出这阴阳脸儿在移动,山凹里的积雪闪了一下光,又恢复了以往的沉寂。
爬上山梁,感觉到山风了,眼界一下子开阔起来,一段残缺的长城映入眼帘。长城,顺着山梁起伏着,有些地方已经成了匍匐在山梁上的土丘荒冢,隔一段,还会看到一段断壁残垣,在往远看,隐隐约约还能看见敌楼,垛口的模糊影子。这条荒芜的巨龙蜿蜒在山脊上,俯视着脚下的群峰山峦,垂暮而苍老的冬眠着。
踏着残砖碎石,清晰的看见缝隙里残存着积雪,随着脚步的挪动,有些瓦砾滚到山坳里。心中有些懊悔,真的不该惊动这沉睡的古老,还有这原生态的寂静。一栋敌楼出现在眼前。它太老了,歪歪扭扭的矗立着,硕大的城砖上多处暴起了干枯的廯皮,砌墙的白灰已经风化了,用手撮去一点力度也没有。城墙下面的山坡上,铺满了掉落的碎砖,有的石块还支在半山坡的树杈上,看来风的力量也休想挪动它。
这段长城叫不出它的名字,也不晓得是秦长城还是明长城,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是长城的一部分。不知觉得走在了历史的上面,不知觉得走在了历史上的分界线,不知觉得想到了从前……
残雪映着古老的长城,如果说残雪的存留是对冬天里的怀念,那么长城则是实实在在对远古的呼唤。我看见了沧桑,我看到了怀念,残与缺,是一种另类的美,这时间的历练,美得让人心醉。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