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你快点来

秋天,你快点来

世短散文2025-03-22 06:14:55
说好今日有阵雨,上午还阴着天,以为雨差不多就要来了——我太盼望秋天了,秋天一天,天也凉了,心也不那么浮躁了。然,一阵鼎沸的蝉声重新唤来了日出,太阳又钻出云层,和风对抗着,铮铮地占据了窗户,再次霸占了我
说好今日有阵雨,上午还阴着天,以为雨差不多就要来了——我太盼望秋天了,秋天一天,天也凉了,心也不那么浮躁了。然,一阵鼎沸的蝉声重新唤来了日出,太阳又钻出云层,和风对抗着,铮铮地占据了窗户,再次霸占了我的斗室。
这个夏日,因多出一个古历四月而显得格外漫长。漫长得像囚禁于地牢的月光,好似永无见天之日。天气燥热,内心越发的紊乱,担心自己一口起喘不顺畅,就那么纠结、窒息而亡。
我这是——究竟在排斥什么?究竟在等待什么?究竟为何而彷徨?自己也不见得清晰,甚至一无所知,只能将诸多情绪归结于更年期的正式抵达。
被囚,只得与书为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张爱玲的《流言》里读到,那种亲切不亚于他乡遇故交。呀,真好,原来这话出自于张大小姐之口啊。这个写小说的骄傲女人,究竟说出了多少惊世的名言?这里,谁是谁的故知,谁是谁的过往,谁是谁的将来,依然混沌,像此刻窗外猛烈的日头。
这句话,正式听到是在一个饭局,一个年轻后生说起,当时很让我震撼。震撼的缘由是双层的,一为年轻后生的见地,二为阅历沉淀的必要条件,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爱玲写了万卷书,又漂洋过海客居他乡,她死后和生前一样的流光溢彩,她的灵魂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也算是小团圆了,也不枉她用余生成就了自己的长篇《小团圆》。
我也是要行万里路的。一直这么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等日子消停些了就出发。盼望着,盼望着,日子还是如初般琐碎,还是没能活出蝴蝶般轻盈的翅膀。
于是,只要读书,读万卷书。读书,读的是文字,品的是气质,攒的是心情,落下的是病根。读从前读过的书,读刚上架的书,还读网上的书。只是年景见长,记性倒后退了。这也没什么,并不影响读书的兴致。读书,如呼吸一般,是习惯,是活命的要素之一。
到底落下了什么病根?千言万语,怕也说不清。就是觉着,喜上读书写字,从此就病得不清,就成了迷糊的一个人。却又欢喜这样的痛和病,从未想过要治愈或者摒弃。
偶在网上遇见本地的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遭遇车祸的中年人。读他的不多的文字,让我证实了这样一句话——身体的残疾远没有心灵的残疾厉害。我给他留言:“我们并未见过面,但作为同在一县的文学爱好者,我觉着,你为人为文要开阔些。首先是活好自己,虽则很难,然后才付诸个性。”不知他有没有懂得我此段话的涵义,懂不懂,由他自己。显然是不懂的,他的回信让我彻底无语,让我原本想要为他做点什么的心黯淡了下去。毕竟,因为文学。毕竟,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域。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内心都是慈善的,我们都不希望有第二个孟文君出现。
读书无益?写字更无益!管他此话混账不混账。读书累了,就去写几个字。字写得颓废起来,就踱步窗前。
你仔细听,其实能听出蝉鸣的心情。这个时候的蝉鸣显然是在思念遥远的故乡。小城日益繁华起来,耕地越来越稀薄,蝉儿只得和我一样定居城市,只能和我一样,在无数个醒来的夜半隔窗眺望远方。在冬天,在寒冷的冬天的夜晚,隔着紧闭的窗户,我也能听见蝉的嘶鸣,仿佛是在为某个日子哀号,又仿佛是在警示着什么。在冬夜,我不止一次唤来儿子凝听哀怨的蝉声。儿子说,那不是蝉在嘶鸣,是冬虫在喊痛。至于它是不是冬虫或者夏蝉,这也没什么打紧,它就住在我们的窗下,见证着我们四季的日子,此刻的蝉鸣,自然也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
阳光没狰狞多久,几阵风拂过,雨,便哗啦哗啦下来了,窗外马上换了一副新景象。呀,明日立秋,真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