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则通

融则通

晷景散文2025-07-26 01:44:25
已是多年前的事了。朋友路过宜兴,特地购一套紫砂壶,回来后赠送与我。朋友是位重信守义且又豪爽之人,所送礼物务必要接纳,加之宜兴之产紫砂壶正如景德镇之产瓷器一样盛名,所以定要好好收藏。壶自然很是精美。外包
已是多年前的事了。朋友路过宜兴,特地购一套紫砂壶,回来后赠送与我。朋友是位重信守义且又豪爽之人,所送礼物务必要接纳,加之宜兴之产紫砂壶正如景德镇之产瓷器一样盛名,所以定要好好收藏。
壶自然很是精美。外包装是精致的木制盒子,包装盒上印相关紫砂壶的制作由来及传统工艺。打开包装盒,壶体是用金黄的绸段包裹着,壶身小巧玲珑、典雅别致。围绕着壶,均匀地摆放着四只紫砂杯,杯子更是精小,在每个杯身上刻有腾空的龙的图案,整个图案是亮黑色的。
因为是如此精致,放在家中的柜内没有使用。后来恰赶上有了长假,也没有外出,妻说:“不如把那套紫沙壶拿出来,我们在家品茶如何?”我当然没有说不的理由。品茶的妙处自然有许多,如当你胡思乱想时,喝囗茶,往往能安宁舒畅;当你的生活遇到困惑的时候,喝囗茶,往往能茅塞顿开。
于是小心翼翼地从柜中取出整套壶具。不过还得向妻卖个关子,说:“使用壶之前,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要把壶放到锅里箸一个小时。”妻不解,追问为什么。我说我也是看到某篇品茶的报道才知道的。报道称壶箸一小时捞出后,整个壶会柔和起来,没有了生硬的感觉。那就箸呗。
接下来的这一个小时,最是难耐。只是反复地端祥着四只紫砂杯。杯子实在是太小了,满满一杯茶恐怕也只能喝一囗。很自然想起了有一年和两位同事到南方出差。因为是夏天,为防长途干渴,特地在出发前带了一只很大的塑料茶杯,那只塑料杯恐和一水瓶大小差不多了。然而到了目的地,和对方的同志接洽时,才看到办公室内五六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使用的是紫砂壶具,在不紧不慢地在烫杯、沏茶、棒杯、品尝,我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大塑料杯,着实显得笨重了许多。对方像漫不经心地听着我们介绍来意,仍没有放下手中的茶杯,当我们很着急地表达完后,他们却让我们先到旅馆休息等待消息。我们三个很是失望。抱怨南方人的工作效率太差更不热情。然而就在旅馆的第二天,对方根据我们的线索将事情办好了。并打电话过来让我们去办理交接手续,我这才改变了对南方人的看法。原来品茶不误办事,南方人的精明干炼或许是从这茶文化开始的吧。
的确是这样,茶是用来品的。像我这样呆头呆脑的北方汉子怎能够懂得品茶呢?妻又向我叙述《红楼梦》里一段品茶的故事来了:说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宴请后,又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品茶,妙玉不敢怠慢,将上好的老君眉供上,却又把黛玉、宝钗引进内室,宝玉也跟了进去,妙玉将放在地窖经年的梅花上的雪水端上品用,宝玉喝了一碗,仍要再喝,妙玉说道: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喝的蠢物了,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哈哈,在妻的眼里我也如同蠢物一样不懂品茶之道了。
总算熬到一小时,将壶捞出,晾干净身,再将已备好的茶叶放入壶内。十分钟后,当我迫不急待地要将壶里的茶倒入杯中时,问题出现了——好好的茶壶壶嘴却不通。原来在接近壶嘴出囗的地方被堵住了。
很是遗憾!这么精致的茶壶怎么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问题呢?只好把一壶好茶倒进别的壶内,再倒进紫砂杯内,也算是品茶了吧,又一个没想到出现了——原先紫砂杯外面龙的图案由漆黑变成了金黄,龙的形态更是壮观了。这也算给遗憾的心情添点平静吧。
把壶匆匆收起,放回原处。从此,妻和我再也没有提及品茶之事。但心中依然充满着遗憾。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则是疑惑:是单纯的低级工艺错误或是就存在只供人观赏的这种壶嘴不通的工艺之壶呢?这种疑惑在内心愈燃愈强,极烈地碰撞着我的心灵,尽管我查了一些资料,仍没有找出答案。
前几天路过街面的一家茶具店,透过玻璃,看到店内一长者穿着唐装、雪白长须、面色红润,端坐在背椅上品茶。对面的小凳上,一位中年女性,长发披肩,短裙长靴,打扮时尚而不做作。我是被这两位店主人吸引住了,不由得走进店内。中年妇女引我坐下,我也不客气地坐在凳子上了,因为我更想向这位长者讨教究竟有没有壶嘴不通的紫砂壶!当我把前后情况向老者表述清楚后,老人靠在椅背上哈哈大笑了起来,弄得我更是糊涂。放下手中的杯子,老人并没有给我答案,而是说:“通与不通,其实不已经摆在你的面前了嘛。一壶茶就是一壶月,心若与月相通,壶则通;心若与世间万物相隔,则壶不通。”
我虽没有从老人的囗中得到明确的答案,但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朋友之间的心是相通相融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把紫砂壶当然也是通的了。我更要好好收藏这套紫砂壶具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