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青春3
前天在同学群里聊天时,波波说:“我的文学功底,来自中华民间历史文学自修大学。”我跟帖说,“他的学问不是那么容易来的,他初中时已经开始研读《红楼梦》,开始写小说,他崇拜的偶像是刘心武、刘绍棠,还有马识途
前天在同学群里聊天时,波波说:“我的文学功底,来自中华民间历史文学自修大学。”我跟帖说,“他的学问不是那么容易来的,他初中时已经开始研读《红楼梦》,开始写小说,他崇拜的偶像是刘心武、刘绍棠,还有马识途,艾芜,沙丁等。他的先祖是前清的举人,家学渊源,读书人辈出。”其实,做文学青年,愤青,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许多的作品,言论,在世俗世界,在所谓的主流媒体里,是很难有读者的,你要做纯的、真的、美的东西,却不一定会有市场;你的许多文字可能只是你情绪的发泄,永远变不了铅字,换来金钱和声誉;再说了这文学青年和愤青的群体也着实太大了,几十万,几百万,有没有,是有的,全中国十三亿人,乘上百分之零点一就是一百三十万,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才六百万人口。
一个人很重要的阶段是高中,这里是传承延续文化职业之地,高考的最新改革也是分其为研究和就业,就是说在高中,人群就要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搞研究,一类是走上生产一线,但在现实的中国,这一点,不要说老百姓,就是居于庙堂之高者也未必能真正承认这个事实。因为从中共掌控言语以来,说给他们自己和老百姓的,就是集体永远大于个人,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说的只是说说而已;中共的政教体系搞得还是孔老二的“学而优则仕”,你学习好,就可以上大学,在大学表现好,听党的,去靠近党,就会受到党的关注,然后从每年上千万的大学生里,提出苗子,进入党的后备力量,还有一部分则进入学校自己的体系,成了学校的后备力量;而大学生的大多数,高中生的绝大多数则成了陪练,陪太子爷读书的伴读,太子爷十年只一个,一百年才十个,十年是一个亿大学生,将近五个亿的高中生,在陪读。
又脱题了,说的什么玩意嘛。
还是说自己吧,在四中,学习的氛围还是不错的,老师还是尽力的;高一的孙老师,是第一个班主任,很负责的人,语文课讲得有滋有味,用普通话讲《老虎团的覆灭》,也能让我这个连普通话听起来都不太懂的人,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高二的贾鸿卫老师,英语课讲得多好,全程用英文,这一点,现在在户县也是不多的水平啊。当然有点超前了,反正我当时是听不懂的,口语更不用提。但贾老师人家最后是弃教从政的,当然从政也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但是如果贾老师一直在四中的话,我想会有更多四中学生知道和感谢他。
还有。。。。。。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