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炕》

关于《土炕》

惨服散文2025-04-30 01:37:32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睡着土炕,但我知道,睡土炕的人一定是越来越少了,不光是城市,更是在土炕的故乡——乡村人的家里!就那么一块土拉吧唧的高台子,却承载了乡人们多少的梦境!谁能说上来,土炕起源于什么时候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睡着土炕,但我知道,睡土炕的人一定是越来越少了,不光是城市,更是在土炕的故乡——乡村人的家里!
就那么一块土拉吧唧的高台子,却承载了乡人们多少的梦境!
谁能说上来,土炕起源于什么时候?谁能说上来,在农家的土炕上睡过多少的男男女女?谁能说上来,是什么让土炕新媳妇的脸庞艳艳的红?谁能说上来,是什么让土炕上的娃娃们嗓音洪亮!
就是土与土的结合,就是土与火的联姻,就让人那么迷恋,迷恋这一辈又一辈人……
土炕养人,爷爷经常这样说。是的,躺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那地气就蹭蹭的往人的身体里长,长出了北方人的虎背熊腰;长出了北方人的热血沸腾;长出了北方人的豪情大气;长出了北方人的爱憎分明。
哦,这潜伏在人们脑海深处的土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间地冒出来,让人热泪盈眶,——那是他们对土炕的怀念,更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只因为这方土炕,承载了他们太多的深情!不自觉的,明代诗人李祯的一句“土炕蓬窗愁寂夜”迸入我的脑海。其实,何止是古代,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吟咏土炕的文章何其之多!大师贾平凹的短篇小说《土炕》以及根据此小说改编的蒲剧《土炕上的女人》,把一个在土炕上生土炕上死的农村妇女杨三妞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就是邻家老奶奶。那盘土炕贯穿了一出戏的始始终终,杨三妞的悲悲喜喜,让人忍不住怆然泪下。多年来没有勇气再观此剧,只怕看一回戏剧掉一回泪,就像那被抽了一回又一回筋脉的豆角角。
这且不说了,就是今冬咱们铝城的《劲旅》报上,关于土炕的文章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彦芳的《那热热的土炕哟》,将土炕的温热不可掩饰的送入你的怀抱;原效斌的《记忆深处的热炕头》更是以细腻的文笔让人越发思念家乡的土炕。在文章中,两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感叹着土炕的减少,其实,不仅是这两位作者,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叹。于是,我也赶来凑热闹,写出了小小说《土炕》,将现代化进程中老一辈人与小一辈人的观念碰撞写出来。对于土炕的消失,其原因并不那么简单,而是在社会进程中人们新与旧的思想、古老与现代的观念的碰撞。这许多年来,消失的古老的东西还少吗?也许在更多人的怀念之中,这古老的土炕又会回到人们的身边,也许那时它会带着经过改良后的现代气息回到人们身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