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之旅

西递之旅

将无做有散文2025-11-13 17:35:46
从黄山下来夜宿汤口。这里是山的南麓,山下溪旁就是著名的黄山温泉。古时叫它汤泉,宋代曹径有诗:“山与红尘远,人凝碧落游,振衣新浴罢,彻底自风流。”次日早起一路奔西递而去。过休宁,经齐云山、达鱼亭镇再折向
从黄山下来夜宿汤口。这里是山的南麓,山下溪旁就是著名的黄山温泉。古时叫它汤泉,宋代曹径有诗:“山与红尘远,人凝碧落游,振衣新浴罢,彻底自风流。”次日早起一路奔西递而去。过休宁,经齐云山、达鱼亭镇再折向北伴漳水逆行。齐云山是道教名山,北宋方腊曾在此凭险与朝庭官兵对抗,鱼亭镇因旁有鱼亭山而得名。当年李白曾到过黟县留有诗篇:“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依冠。”那时这里交通交不发达,山形阻碍民风民俗千百年中演变缓慢,故而李白惊奇于这里的民风古朴。
向北约七八里,一路漳水作伴,这是夏天,河水水量充沛,山色葱郁,庄稼茂盛。车行山水间,你能感觉夏天的浓烈气息,八月的江南以它富有活力的生命在歌唱。
离开漳水向东,约三四里,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西递。西递,古时是一个驿站,名曰铺递所,在西风古道上肯定奔跑过日行八百的骏马,它们在这里作短暂停留后再绝尘而去。如今你站在村口,在这个时间的节点上,你再也看不清宋元明清那些烟雨迷蒙的岁月。
西递村有两溪,它们象温柔的臂膀几百年如一日的将那些老宅搂如怀中。这里的溪水“不之东而之西”。公元1082年苏东坡游览我老家湖北浠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作词《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汉乐府《长歌行》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溪水西流,实属罕见,谓之福地。北宋皇佑年间,胡姓族人的祖先,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栖居于此,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九百风雨沧桑,能依然如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前边溪和后边溪在西递村口汇聚成一个浅塘——月湖。旁边的广场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牌坊——胡文光牌坊。据说它建立于四百多年前,牌坊高12米,宽近10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牌坊东西两面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赵朴初说这是它见过的最有气势的牌坊。历史上西递曾有十三座牌楼,大多是旌表孝悌贞节的。而直接由皇帝恩准敕建的牌坊可能独此一座。这是村口,旁边的天马山上松树和杉树葱郁茂盛,山下池塘波光鳞鳞,村里的百亩良田在山脚依次展开。正是那首古诗所描写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阁处斜。
我们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大路街,只几步就到了民居景点“旷古斋”。西递的住宅都有高大封闭的墙体,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以供采光,阳光由长方形天井射入,一缕缕如同织机上的五彩经线。下雨时,屋顶的水流汇聚于天井,故有“四水归流堂”的说法。堂前两侧厢房陈设古香古色,左为书房,内悬陶渊明《桃花源记》字画横轴,书案上有文房四宝;右为居室,家具上薄敷轻尘,古老彩绘雕花木床,静置一隅,怀着对昔日主人的迷茫追忆。
在村子横街上依次有桃李园、西园、东园,大夫第等民居建筑。
桃李园建于清咸丰年间,系徽商胡元熙旧居。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小姐居于楼上,可从木雕扶栏处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青年男子,以便选取如意郎君。二进与三进之间的门上有隶书“桃花园里人家”,后进两侧次间用以相隔的几块花扇门上,镶有漆雕《醉翁亭记》全文。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而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在意的又是什么?
西园系清道光年间知府胡文照所建,园内有花卉鱼池,假山盆景、石几石凳,特别还保留有“西递”二字的古石刻。石雕漏窗“岁寒三友”,构图清新,雕刻精湛,为西递石雕极品。后园门内有石栏古井,井沿满是勒痕,井水幽深清冽。
东园门额上方有扇形漏窗,左首屋墙上有秋叶形漏窗,寓意“抬头行善,落叶归根”。西递人多地少,他们大多以在外经商为生,有句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他们少小离家,无论多远,多久,落叶归根是他们最终的愿望。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建的一座临街阁楼。据说这里曾经推出个“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表演节目。可惜,我们来时并未遇到,否则花落谁家,也未可知。楼下的小门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门额上有石刻“作退一步想”。大夫第的主人是做过知府的胡文照,回到故乡的他,能遵从村族之规,如此谦卑实是不易。
离绣楼不远处是前边溪的石桥,桥下浅浅的一脉流水、阳光在上面顽皮的跳跃。我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的那段话“时间只是我垂钓的小溪,河水潺潺而逝,永恒却保持不变”。西递就是这样一条清浅宁静的小溪。面对它我们不仅能看清自己疲惫的面容,而且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温暖。
卞之琳老人在《断章》中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石板街的两旁是些有格窗的木楼,昔日定然有些孤独美丽的女子在那上面凭栏倚望。
走过石桥,便是胡氏宗祠“敬爱堂”。这是一座跨度30米,面积达1800多平米的砖木结构建筑,硕大规整的梁木给人气势恢宏之感。高悬于大厅的巨幅“孝”字,传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这是一幅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字的上半部,从右侧看酷似一躬身仰首作揖的孝顺后生,而从左侧看却活现一只尖嘴猴子,其寓意为“孝为人,不孝则为畜生”。孝道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有它我们才几千年不变的坚守着以宗族为单元的社会构成。
西递古民居有很多楹联,“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全自吃亏来”;“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这些楹联既是他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也可从中看出西递族人的价值取向。
从敬爱堂出来,我们一行又溶入到街上由各色旅游帽组成的人流中,彼此没有交流的欲望。和那些毗肩而立、温暖倚望的宅院相比我们缺少了什么?又多了些什么?
正午的阳光,格外的灿烂,走在西递的石板街上,我们的脚步总也踩不住地上的阳光,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是无法把握的。《牡丹亭》的作者,哪个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天我们真实的来了,真切的感到了西递近千年的坚守与渗入骨髓的宁静。烟雨江南,粉墙壁黛瓦,水墨徽州。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西递,如诗如画的世外桃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