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剪影
壹航班上,无事戴上耳机听音乐,忽然发觉口渴,乘务员推车刚过。我对着背影,文质彬彬:“小姐,请来一杯咖啡。”没有反应,也许是没有听见。于是摘下耳机,大声说:“请来一杯咖啡。”依然没有反应。急中生智,又说
壹航班上,无事戴上耳机听音乐,忽然发觉口渴,乘务员推车刚过。我对着背影,文质彬彬:“小姐,请来一杯咖啡。”
没有反应,也许是没有听见。于是摘下耳机,大声说:“请来一杯咖啡。”
依然没有反应。急中生智,又说:“I’dlikeacupofcoffee.”
女乘务员闻音回首,嫣然一笑,递给我一杯咖啡。
是中国人!中国人怎么听不懂汉语?不是听不懂,而是听不见!职业的熏陶,使得她对汉语不再敏感,从盐城到北京的航班上,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大家都说汉语,偶尔有说英语的,那一定是洋人。洋人是断然不能得罪的,从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那时候就是这样,改革开放后直至今天依然这样。
我想到了上海,去年办签证的时候,洋人居住的地方绝对是上海最繁华的地方。上海人说,一环之内是讲洋文的;二环之内是讲普通话的;三环之外才是讲上海话的。他们上海人也搞不懂,拆了建建了拆,几下子一折腾,就将他们上海人整到三环之外了。在上海大厦一楼大厅,有一个中国人的雕塑,是一个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渔翁蹲在水边垂钓,显得矮小和猥琐。每天无数趾高气扬的洋人从那雕塑前走过,偶尔俯视一下那蹲着的渔翁,来保持自己内心的高贵。更可恨的是大厦侧面商店柜台里摆着的陶俑,竟然是古代汉人跪着的姿势。难道在洋人面前中国人永远都是蹲着和跪着的吗?
想到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手中的咖啡仿佛变得更加苦涩。
贰
北京人很文明,尤其是在细节方面。
进入宾馆,往电梯口方向走去,一个女服务员碎步小跑,赶忙揿下按钮,等到我来到电梯口正好门打开。服务员一脸微笑:“先生您请。”在其他城市住过更大的宾馆,好像没有受到这种优待。
北京的地铁四通八达,真是方便。北京人在地铁上让座也是蔚然成风。我让座的反应速度总是慢上半拍,这让我很有失落感。一日在地铁上,廊道上挤满了人,一老太登上车厢,我正想起身让座,一中年男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将老太让到自己的座位上。
老太谢了之后,目光便不离一同上车的小伙子身上,估计是老太的孙子。老太的目光中充满怜爱和不安,但没好意思开口,毕竟座位是别人让的。两站过后,老太将青年人挎着的一个不太重的包拿过来放在自己的腿上。四站后老太太终于按捺不住了,要将座位让给青年人。青年人皱着眉头没有理睬--小伙子挺不错的。
让座的那中年人高大肥胖的身子站在车厢里很是吃力,我提出把座位让给他,被谢绝了。我不甘心,对他说:“我到站了。”说完挤到车门口。那中年人终于心安理得地坐下。我阿Q了一下,心想,终于在北京也让了一回座!
叁
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北京的官真多,早晨在公园转悠,看两个老人在散步,攀谈后一个说自己是副部长退下来的,一个说曾经做过将军的。不过在职的部长还真的不太容易见着。
今天部长要来参加座谈会,可把那一帮人忙坏了。反复叮嘱我们八点半必须入场,九点座谈准时开始。在我们看来部长这官是挺大的,大到什么地步也说不清楚,反正比我们市委书记要大。我们哪敢怠慢,八点半准时坐到会议室。先是来了一拨人,将会议室前前后后查了一通,席卡一个一个反复查看,生怕摆错;话筒一个一个试声,生怕到时候失声;材料袋一份一份查看,生怕有误……然后,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对我们说,部长一进门就请我们起立鼓掌。
紧张会传染,他们这么紧张,也把我们带得很紧张。我的领导一脸严肃地看着发言材料,恨不得将发言材料上的仿宋汉字一下子塞进脑子,倒背如流。九点钟到了部长还没来,没办法,谁让人家是部长呢?就慢慢等吧!我们中国的特色是领导干部向来很忙,仿佛不忙就显得不称职似的。去年我在欧洲,爱丁堡市市长约见我们,当我们一行人赶到市政大厅时市长已经在等候我们。我们的头儿说,市长,让您就等了。市长说,没关系,要是让你们这么多人等我一人,问题就严重了。我想,大概也许是英国的官员都比较清闲,我们的官员都比较忙碌罢了。
大约九点半,部长终于来了,全场起立鼓掌。部长一边鼓掌,一边说真对不起,跟国务院的同志谈事情来迟了。部长的讲话在最后,这叫重要指示,我们那儿也是这样做的。
正说着,部长一侧脸问,小刘,那个宣传册有没有给与会者每人一份?会场上有胆大的说没有。部长立即生气了,训了小刘一通。又过了一会儿,部长又问,小刘,有没有带与会的同志到xxx产业园去看看?与会的同志回答没有。又是一通训斥。
会后,我问一个朋友,那个刘同志挺倒霉的,被部长批评了两次。朋友说,你不知道,在一次会议上被部长批评一次就不错了,批评两次那是了不得。部长批评的人,才是最亲近的人,外面正传刘同志要提拔,我看这是真的了。
我不懂了,难道打是亲骂是爱在官场上也是这样?我想到了安德海,慈禧总是说,小安子,这早饭怎么这么难吃?小安子,这朝廷上的事情也是你管的?直到有一天慈禧太后不批评他了,对他说,小安子,你在后宫吃了不少苦,这一千两纹银五百匹绸缎拿去吧,宫里不用你惦记,安心出京去吧。小安子带着慈禧的夸奖,心满意足地离开京城。后来京城里的人再也没见过小安子了。有人说安德海被慈禧派人杀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有时候,批评也是一种特殊的爱,最起码说明领导没有忘掉你!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