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的村庄

失语的村庄

嘉功散文2025-04-29 15:34:39
1、记忆里的村庄我迷恋三十年前的村庄。尤其黄昏时。暮色里,我们赶着牛羊从山坡归来。安详的牛铃不紧不慢的摇醒了夜色,羊儿们“咩咩”的彼此呼唤着,说好了明天再见;牵牛花手拉手爬满了篱笆,探头探脑的举起自己
1、记忆里的村庄
我迷恋三十年前的村庄。尤其黄昏时。
暮色里,我们赶着牛羊从山坡归来。安详的牛铃不紧不慢的摇醒了夜色,羊儿们“咩咩”的彼此呼唤着,说好了明天再见;牵牛花手拉手爬满了篱笆,探头探脑的举起自己的小喇叭;烧汤花准时的在各家各户房顶上升起缕缕炊烟时绽开笑脸;满园的瓜果蔬菜在微风里轻轻点头,似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母亲呼唤孩子的声音绵长而悠远,不知哪家的调皮鬼,天黑了还不知回家;同时,女主人呼唤鸡鸭归圈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很快的,繁星缀满了碧蓝的夜空,我们围坐在院门外的大树下,石桌上是一锅清香四溢的面条,大个的馒头,小葱、荆芥、黄瓜兑在一起的凉拌菜;晚饭后缠满手指的指甲花,愉快的笑声总是传得很远很远……村庄,是那样的安宁而美好。
那时候,我们放牧牛羊的山坡是自由的,野草肆虐的疯长,树叶繁茂;山坡上奔跑的我们是自由的,仰躺在草地上,幻想自己也能变成那姿态万千的云朵;随手在路边采来荷叶做遮阳伞,用荷叶挡着脸玩“摸瞎驴儿”的游戏;牛羊是自由的,它们可以悠闲的满山坡的散步吃草,偶尔撒野还跑进庄稼地;风是自由的,在我们的羊角辫里任意穿梭;鸟儿啁啾叫醒新的一天……
那时候,村庄的语言是那样丰富,炊烟、牛铃、蛙鸣、犬吠、柳笛、鸣蝉、以及声声呼唤和母鸡下完蛋炫耀的“咯达咯达”的叫声,还有卖小鸡小鸭的、卖剪子菜刀的叫卖声,成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挂满了檐前屋下,在时光里窃窃私语,晚饭后打麦场上准时会响起“小蒸馍蘸辣椒,您那班儿里只管挑”的童谣,这些,都是村庄的声音,是绝版的交响乐。村庄的声音是土地的声音,是母亲的声音。
那时候的村庄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息繁衍,繁密得像天上的星星,虽达不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也是一呼百应,到了农忙季节,各家各户倾巢而出,村庄里田野里到处是我们的乡邻,那繁忙的场景非常的令人怀念。
村口的大槐树,打麦场边上的碾盘,村中间的辘轳井,清一色的青砖青瓦的瓦房掩映在繁花嫩叶中间,院里的鸡窝和柴草垛,趴在柴垛上晒太阳的猫,到处觅食的鸡,这是我记忆里的村庄。
2、村庄故事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庭作业很少,一盏煤油灯下,挤着我们姐弟三个小脑袋,稍不留神就会发出“咝咝”的响声,那是我们的头发在煤油灯里“壮烈牺牲”。作业很快写完了,就缠着妈妈讲故事。
狐狸修炼成仙变成美丽的少女到大娘家里去纺织;下大雨打霹雷的时候,老天爷要抓走一个妖怪,这个妖怪变成穿红肚兜的小孩站在老牛身旁不停的摇动牛铃,这样老天爷为了不伤牛就无法下手,雨停了小孩走远了人们发现他是妖怪;下大雨的夜晚不能点灯,不然妖怪就会循着亮光而来;七月七藏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说着悄悄话,这一天找不到喜鹊,因为它们都搭桥去了;盘古兄妹为了人类的繁衍而从山上推下磨盘,磨盘合在一起就成亲,磨盘不合人类就此灭亡。结果磨盘和到一起,人类得以繁衍。现在磨盘还在什么地方。还有好多吓人的鬼故事,有时候听了这样的故事,就会吓得一连几天不敢半夜去厕所;最让我惊心的是路路神的故事,就是夜晚走黑路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好人,路路神就会出来保护你。路路神的个子特别特别的高大,就像巨人一样在后面跟着你,保护你。后来偶尔走黑路的时候,总是不时的回头看,既希望看到神秘的路路神,又害怕看到;当然也有父亲讲的故事,但大多是《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类的,我们也常常缠着父亲接着往下讲,但往往在父亲“要知故事精彩内容,且听下回分解”的卖关子中结束。
我们也给妈妈讲课本上学到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猎人海力布》等等。
村庄的夜晚那样的宁静,我们守着一盏灯,在故事里入眠。梦里,就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花朵。
3、串门儿
“串门儿”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在我的记忆里是那样的亲切温暖。左邻右舍谁家做了好吃的,总是相互端来端去的。阴雨天农活不忙的时候,乡亲们就互相串门走动,谈谈地里的庄稼,家长里短的等等都在润湿的空气里消散开去。我记得小时候听到的村庄最龌龊的事就是村里的一个媳妇是个荡妇,都和谁谁家的男人好,被派出所抓走了。我记得村里有一个最爱串门儿定银大哥,乡亲们暗地里送他外号“串门子老妖精”。
从我记事起,定银大哥就是老头模样。因为辈分的关系,我该叫他大哥。他经常肩头搭一根长长的旱烟袋,他家喂有好几头牛,他一个人和牛一起单独住在三间瓦房里。每天晚上吃过饭之后,他就背上旱烟袋在村里游荡。谁家还没有熄灯,就到谁家串门儿。他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而且善于言谈。坐下就讲以前他闯荡江湖时的故事,什么土匪路霸了,贩盐卖芝麻了,常常听得我们心惊胆战的。他的鬼故事讲得最为精彩,现在我常常遗憾没能记住他讲的鬼故事,否则的话,我也可以写一本《聊斋志异》。
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无论到谁家串门儿,坐的时间都很长,往往能坐到深夜。尤其是冬天。现在想来,大概是他年龄大了,瞌睡少,也或者他一个人住过于孤单。但是乡亲们一般早上还要起早干活,孩子们还要早起上学,就耽误人家的事情。但是都又不好意思赶他走。因为他经常爱大声咳嗽,后来我弟弟发现一个解决办法。只要一听到他出了牛屋大声咳嗽,就赶紧吹灯。他一看到熄了灯,就认为人家已经休息了,就会改到别的人家串门儿去了。我想这就是乡亲们送他外号的原因。
4、田园将芜
但是现在的村庄变了,甚至,已经失去村庄的味道了。走进现在的村庄,大多大门紧闭,锈迹斑斑。有的院落墙倒屋塌,野草疯长。而且人烟稀少,在村里,几乎见不到青壮年,出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好多人家都是爷孙两代。我认识的一对老人,要照顾四个儿子家的六七个孙子孙女,四个儿子儿媳全部在外打工。
我小时候,我们那一排有六户人家,一家至少两个孩子。但也有四五个的。鸡鸣狗叫、孩子哭闹非常热闹。可是现在,我们那一排,只剩下两对老夫妻还在固守田园,孩子们有的工作在外,房子买在了外地;有的打工把房子买在了县城;因为一条市级公路从我村后面通过,村里好多人都把房子盖在了公路边……
村庄空了,牛羊少了,我几乎听不到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