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童年

故乡的童年

故操散文2025-04-17 20:59:49
重阳那天与在家乡居住的母亲通了电话,近七旬的母亲和三弟住在一起,三弟与弟媳都是极有孝心的,母亲每天也都可以享受她的幸福晚年了。因为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少,电话里说的多是我小时候的事情。我的父亲早年在新疆
重阳那天与在家乡居住的母亲通了电话,近七旬的母亲和三弟住在一起,三弟与弟媳都是极有孝心的,母亲每天也都可以享受她的幸福晚年了。因为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少,电话里说的多是我小时候的事情。
我的父亲早年在新疆的塔城地区当兵,新疆是个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地方,军营大多又都在边防。塔城地处新疆的北部,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距乌鲁木齐市六百多公里。六十年代出生的我很是贪玩,十七岁高中毕业后,依靠部队照顾总算上了个军校,后来分配到离家有二千多公里的南疆叶城一所军队医院工作,自此就很少回家,更别说在父母身边尽孝心了。直到前两年我也从部队退役来到了春城,和母亲见面的次数也很少。去年把母亲接到昆明住了一段时间,母亲说昆明这地方紫外线强又潮湿非要回老家不可。我知道,这是母亲在昆明看不到自己熟悉的面孔,听不到熟悉的声音的缘故。
父亲的身体一向不好。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在三十多岁时被医院查出患有红斑狼疮,后来从医后知道这是一种极难治愈的疾病。父亲也是一边治病一边工作,直到1987年才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父亲辞世时正是非典盛行那年,部队不给假期,我的探亲报告打到军区副政委那,最终也没有批下来,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我的家乡在河南东部大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说它小是因为到现在整个村子也才有不到三百口人。在我童年时,那时我和母亲还不够随军的条件,在这个小村庄有我所有美好童年的记忆。
六十年代的农村生活,用“清苦”来形容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但在这份清苦里也有我的幸福的美好的童年记忆。在我的记忆里,捉“知了”应该是最最美好的时光了。
“知了”是一种昆虫,又称蝉,在我的家乡有大小两种,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因其叫的声音象“知了”而得名。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在地下生活4年之后在夏天来临时,就会钻出地面,站在树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声音传出很远,风光一时。
从一本书上看过台湾有个作家的文章,他用蝉来比喻人生,如果把蝉的地上地下生活比做人的生与死的话,那么人要隔三千年才能有一次轮回,于是他要人珍惜这三千年才有一回的人生,象蝉一样高唱自己的人生。也有个法国老头叫法布尔的,他老人家花了将近90年的时间用来研究蝉,最终得出了个蝉是聋子的结论。少年时的我可不管它是不是聋子,关心的是它的食用价值。现在在我的家乡也有幼蝉出售,要十几块钱一斤,但吃起来却没有它原来的美味了。
在我记忆里,吃肉是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有的享受,每次也只能买个一斤两斤的,不像现在敞开了吃,于是知了也就成了平时解谗的最好食物了。要吃它的幼虫,或较嫩的成虫,等到变黑后就不能吃了,这时的知了的肉老了也捉不住。
捉知了有三个时间段,一是雨后,二是月上枝头时,再就是清晨。
豫东大平原上成片成片的树林,为知了提供了栖息的场所,那时的知了也特别的多,一到夏季,房前屋后都是“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响成一片,很是热闹。下场小雨后,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光着小脚丫提个小铲子来到大树下,在大树的伞盖下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一些小孔,这些小孔多数是知了幼虫在地下的家。由于一场小雨将它房子的“屋顶”淋湿塌了一小块,这就暴露了它的藏身之地。拿小铲子铲去薄薄一层土,就会见到一个拇指大小的洞,再拿小棍伸进去,知了的幼虫就会爬到小棍上成了你的囊中之物了。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一棵大树下就会十几个小孔,那你的收获就颇丰了。
蝉的卵在地下蛰伏4年后,它的幼虫要选择在夏天的黄昏后才爬出地下的家,乘着夜色的掩护爬上枝头,用它有力的爪子抓牢树干,然后背部裂开一条口子,要在天亮之前完成它蜕变的过程,等待天亮后它就可以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引吭高歌了。那时候手电筒的电池不好买,用时间长已经变软的电池也会放在炉子上烘干后再用,所以母亲是舍不得让我拿去捉知了的。没有手电筒不会影响捉知了的,我也自有自己的方法。选个朗月的夜晚,顺着月光的照射,很容易寻找到此时从地下奋力上爬的知了。但由于月光的限制,只能发现树两侧的,树正面和背面的知了就看不到了。既是这样,在夏天最热的两个月里,每晚也能捉个七只八只的。
幼蝉爬上枝头用它有力的爪子抓牢树干后,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象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它们飞翔,再加上夏季树林里的露水比较重,在清晨它们根本没有能力离开蜕变的地方,它们的双翼要等待干爽的微风吹过才能变的坚硬起来。而这时,也是捉较嫩的成虫的时候。但你必须要在天一亮就起床,在露水还没有下去的时候,选小一点的树,朝树干用力跺几脚,这样,那些刚刚蜕变出来还没有能力自保的蝉就会被震落到地上。
知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蝉体所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据说,现在已成时髦的美味佳肴。知了的吃法比较多,可以红烧、清炖或油炸等等。但当时吃法却很单一,没有多少油来炸或红烧,只能把头天捉的淹在咸菜坛里的知了放在母亲早晨煮玉米糊糊或小米粥里,至今每每说到高兴处仍留恋儿时的美好记忆。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现在已经进入到初冬了,不知深藏地下的幼蝉们怎么样,明年是否还能依旧在枝头高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