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诚信和利益挂上钩——又记梁任公先生
“真是不好意思,之前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但由于电脑出了点问题,刚才给你们看的那个文件不是最新的,回去之后马上把新的传过来给你们。”我表示歉意地说。
结果客户略有惊讶地说:“原则上签约是没有问题的,但文件不是最终的正稿,现在暂时还不能签,那就等你们回去后发过来再签吧”……
就这样,本来看上去可以马上定下来的方案结果给我一说,客户犹豫了。在回来的路上,同事的问道:“你怎么不权宜一下啊,你就说那个文件是最新的就可以了啊,他们只会听你说的,都不大懂的,你回去之后再找个理由把新的文件发过去就可以了。”
我说:“怎么可以这样呢,假如你瞒着他们,不说到时候给人发现的尴尬,让人觉得你公司的诚信度有问题。就算是给你过关了,我也不愿背这个不诚实,没有原则的黑锅。”
不过说是容易的,也比较好听,但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过了4、5天后,另外几个同事再去谈下个项目的时候,才把之前的这个项目结了。在这段时间里,你说一点压力都没有的话是假的。但我想,不管是为个人、还是为公司,我是问心无愧的,我有我的原则与立场,你过得了自己才能够过得了别人。为了眼前的利益(不管利益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与立场,不顾自己的尊严,那我是不愿意这样去做的。
当然,我没有和我的同事讲这么多的“大道理”,只是简单地说说而已,不然的话,我有可能被他们看作食古不化之人了。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普遍缺乏诚信与立场的坚持,在利益的面前往往什么都不太重要了。小至个人,大到公司,甚至民族与国家。虽然说公司与企业的概念都是舶来品,但中国从古就开始传扬的一些经商之道与美德还是有的,什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等。不过这些美德往往流于形式,在很多时候都给权宜和变通走了,而没有在原则上进行坚持。
这不由得想起梁任公先生的那个故事,说在清末民初租界内的时候,一个英国人要赶着去坐火车,他找了一量黄包车,谈好了价钱就赶着去了。到了车站后,英国人掏出了一个整钱,但车夫看出来英国人是赶时间坐火车,就以没有零钱为借口不找给他,就这样两个人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很多人就围起来了,两人就找围观的人说理找公道。明白事情经过之后,围观的一个人对英国人说:“既然你都这赶时间了,又何必为了坚持要几个便士而舍弃价值十英镑的车票呢,太划不来了。”
英国人说到:“不!车夫拉车要找我零钱,这是我应该得到的,他不给我,就侵犯了我的尊严,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虽然我由于这件事情错过了这躺火车,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我的权利,与他人无关。”
结果现场的中国人都笑这个英国人怎么这样的笨,一点都不懂得变通与权宜。说完后,任公不由得万分的感慨……中国小到黎民百姓,大到国家和政府,都充斥着为了眼前的厉害与利益关系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与尊严。你作为一人都没有尊严了,又叫别人怎么样来尊重你呢。反正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只要外国人不要求得太过分,就给点他们吧,还美其名曰两害相衡取其轻。
现在我们不是有很多的企业一直强调着“要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吗,那么任公在当时候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无论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方面与梁启超相提并论的不多。虽然任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与在动荡岁月里面常怀的家国之忧,还时刻地影响着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