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美洲小说2025-11-02 06:15:15
古庄村,三面靠山,只有东面是一片开阔的泊地,修了一条比较宽的大路,与外面的世界互相来往。没有什么特色的经济收入,山地种粮食,泊地种蔬菜,只要勤快一点,吃饭吃菜还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叫古庄,一是因为历史
古庄村,三面靠山,只有东面是一片开阔的泊地,修了一条比较宽的大路,与外面的世界互相来往。没有什么特色的经济收入,山地种粮食,泊地种蔬菜,只要勤快一点,吃饭吃菜还是不成问题的。之所以叫古庄,一是因为历史悠久,据上了年纪的人讲,古庄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二是因为文明,在周围十里八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语,“北浙村的虎,西庵村的狼,古庄村的大绵羊”,由此可知,古庄村的人老实巴交,少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
村中一条河流东西而贯,说是河流,其实只在夏天雨季来临时才有哗哗的流水声,其他季节基本上都是干涸的。听老一辈子的人说过,“河从村中过,风流韵事多”。这话还真不假,自我记事起,这四十年中,我所知道的村中风流人物,一代一代就没断过,真可谓“人才辈出”。最老的那一代,女的以桂花老太为名气最大,如今已经90多岁了,稀稀拉拉的几根头发,还要绾着发髻,别着一朵塑料红花。70岁那年,还坐在临街的窗前,看见有男人经过,管他老的少的,都要拍打着窗户,甜蜜蜜地喊着“大兄弟,大兄弟,进屋喝点水”,还真叫进去一个,是一个退了休每月能拿八百多块钱的老头,也不知真干了那事还是假干了那事,反正第二天,她便让自己的老头子,用小推车推着她在老头家的门前大哭大闹,说是老头应许她要给她镶口好牙的钱,结果完事之后借故撒泡尿就溜了,闹得整个古庄村起了集一样,跟在她后面看热闹,直闹得老头的儿子儿媳妇脸上挂不住了,推开街门,把几张百元人民币,摔在她的老脸上,才算罢休。男的最突出的那位,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他留给古庄村的经典名言就是“三天一只鸡,五天一只鸭,站在山头看一看,村村都有丈母娘。”
中年的这一代,以一个叫秀芹的最出名。据说,20岁那年,村里的干部就一一的让他搞定了,村里几个有钱人家的男人,如,开磨坊的,跑腥海的,缝衣服的……也都让他拿下了。村里不少人家因为她而两口子打骂吵闹,甚至要闹离婚的。早期,村里男男女女,只要户口在村里的,凡是18岁至60岁的,每天都要出几个义务工,不出,就得用钱顶,秀芹一家不用出义务工,也不用出钱。他们家里种的地,都是水源好,路途近,土地方正的好地。他的弟弟,念书不怎么样,初中毕业后,就顺顺利利地到北京当兵去了。她的父亲除了种自己的自留地,还兼着村里的电工。据说这都是秀芹的功劳。不过,秀芹的代价也很惨重,一直到三十多岁也没找到婆家。秀芹长的不丑,乌黑的头发,两根亮光光的大辫子,直垂到腰上,白白胖胖,腚大腰粗的,细嫩的脸皮,一双黑溜溜的杏仁眼,一笑还有两个深深的嘴窝,这在那个年代,就是美女的标准了。可是,她的名声太臭了,背后里大家都喊她破鞋,她在前面走,就有人在后面戳她的脊梁骨,朝她吐唾沫。没办法,34岁那年,亲戚在东北帮她找了个男人结了婚。大体算一算,她属鼠的,今年该是五十岁了,也不知日子过得怎么样。
你看我,陈芝麻烂谷子的,扯多了,其实,我最主要想讲给你听的,是新生代的一个风流人物。大名姑且隐去,只喊她的小名凤凤吧。
凤凤长得美,这是男女老少都公认的,岁数大的人都说,她长的像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王丹凤扮演的);年青一代的都说,她长的像韩剧中的女主角。这个女孩,家在古庄村的河南岸,临桥而住,父母也没有什么大本事,早几年夫妻二人,还开着三轮车,走街穿巷兑换粮食,如今什么也不干了,整天组织一帮人黑天白日地打麻将,不怕讲大钱,不怕输钱,只要乐和就行。
凤凤,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聪明、纯洁的女孩。我在镇上教初中的时候,还教过她两年。她的作文写的特别棒,非常善于用排比句,一套一套的,很会说话,文笔也优美,立意也积极上进的。记得,她曾经写过一篇《我的愿望》,里面有这样一段:“我,并不崇拜现在的歌星影星,并不欣赏‘追星族’和‘赶时髦’的做法,但我欣赏作家,希望将来能做一个作家,写出优秀的作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喜欢那些有着远大抱负且能执着追求目标的人。我喜欢绿色,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荷花的高洁,小草的顽强,磐石的坚定,这些都能让我从中获取力量,促使我奋勇向前。”你看看,志向多远大,理想多美好,志趣多高雅。
后来我调进了县城一所高中教学,凤凤以后的情况都是每次回老家时听来的。
她高中毕业后,以三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父母也没有继续供她复习考大学,家里托关系帮她在烟台找了份工作,在一个高级宾馆里工作。只三年的功夫,凤凤就变成一只金凤凰,她回家时,不用坐公交车,总有黑色的高级轿车,直接送到家门口;她穿的一件上衣,据邻居说,价值四万多元;她的父母不再开着三轮车走街穿巷换粮食了,她的母亲到村里的储蓄代办所里一次性地就存款三万元;她看乡邻的眼神也不再是温和平视了,她的头高高地仰着……
有一次,他们家里来了一个穿戴很讲究的女人,从车上下来,大包小包地提了很多东西,邻居们很是好奇,也很是羡慕,便蜂拥着跟着到了人家家里。那贵妇人,一进门就给凤凤的母亲跪下了,苦苦地哀求凤凤的母亲,要凤凤的母亲好好劝劝凤凤,因为她的丈夫迷上了凤凤,早已把凤凤金屋藏娇了,却把她这个结发妻子冷落一边不闻不问……
 “噢,怪不得那么能挣钱,原来傍上了大款了……”“这个社会,有个好脸蛋,比什么都好……”“靠闺女的那个B赚钱,算什么本事?”……乡邻们议论纷纷。
凤凤家的西邻,是一个八十多岁的孤老头,眼不花,耳不聋,老爷子有很深的学问,写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或者村里谁家办喜事,需要写个对联什么的,都找他写。写副对联,老爷子收两元钱的手续费,他也就靠这只毛笔来维持自己粗淡俭朴的生活。
去年春节,凤凤她爸,没有到集市上买对联,直接找老爷子写了一副对联,老爷子欣然提笔,给凤凤家油亮漆黑的大门,写了一副大字的对联,“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邻们走过凤凤家,都忍不住,窃窃地发笑,“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不是吗?还有比她家的闺女更风流的吗?今天朝(招)了,明天还要朝(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