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匪军杂文2025-03-19 17:08:52
——胡尼赛《THEKITERUNNER》
听过太多的对白和台词,不乏许多对抗‘时间’和‘无常’的誓言,其中最经典最彻底的要数《上邪》中的那句:“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不过这样的誓言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过于做作的了,在我们这个一切都‘速食’的时代,这样的誓言是用不着了。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我最喜欢那一句:要等多久就等多久。这样的决心,在我看来是一种难得。即使听不到,看着也是能产生种种爱情幻想的,因为透着浓浓的厮守的味道,或许在世上会有那么一些令人感动的人,守着一份誓言过了一辈子。不过在经历了一些事后,就在我敲击这段字的时候我是不愿意幻想了,因为‘幻想’带来的是数不尽的讽刺和痛苦。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不是生活在一个没有幻想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在算计、猜忌的时代?这样想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又不经意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而为何会这样想,我想没有更多的原因,只是社会是如此告诉我的而已。
一段痛苦可以煎熬一个人多久,我不是很能计算得清楚,可能情况因人而异。有些人用一段心肠换了一世的悲哀,而有些人因为曾经的过错愧疚了二十几个春夏秋冬。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一句动听的话,若是现在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这句话我会有点羡慕那个女人,毕竟这是一句很动听的情话。但是我更明白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情话”太多都是流行的东西,流行的东西最大的坏处在于太过短命,所以这样情话只是听听而已,是走不进心里去的。感动我的是,这句话是一个仆人对他的主人说的,他不仅说了,而且他也做到了。这是一种胆大的奉献,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一个人的时候就也必定有了被牺牲的心理。
记得儿童时代,自己也放过风筝,那时候自己不会糊风筝,就特意揣上几块钱跑到镇上去买。虽然玩过风筝,但是对于风筝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忆,追风筝更是件稀奇的事。会看胡尼赛的这部作品,源于《追风筝的人》的电影。听人家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不过很惭愧,直到看完了译文版的小说,电影还没有看。不过我想说译文的作品有些许瑕疵,虽然说不出哪里不好,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文章读来不太自然。忽略那些瑕疵,透过这部小说倒可以看到许多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阿富汗混乱的政治,还有中东地区最严重的宗教问题,种族歧视也在这块土地上深深扎根。书以阿米尔和他父亲的仆人的儿子的友谊展开,他们之间的感情成为贯穿全文的脉络,他们手中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脆弱而动人的友谊,也是人性中最干净的感情之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另一个人却输给了内心的懦弱和自私,他背叛了那个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那象征友谊的风筝掉到地上摔碎了。而哈桑心里的那份明白也让人心疼,他知道他的朋友背叛了他,而他心里却一再原谅那个自私又懦弱的人。十二岁的阿米尔带着自己胆怯和懦弱跟着父亲逃到了美国,二十几年后他逃不过自己内心的谴责,逃不过那句让他记忆深刻的话,所以他又重返阿富汗,他想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不过他没有想到在那里等着他的又是另一个噩梦,一个欺骗了他三四十年的谎言在他重返阿富汗的时候被揭开,原来哈桑是他父亲和他仆人的妻子生的私生子。这让阿米尔心中的曾经的伟岸的父亲形象一下子变得矮小,原来他敬如神明的父亲也会干如此肮脏的事。他的父亲曾经这样教训他:“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了一条性命,你偷走了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了他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了公平的权利。”一个会说这样话的人,竟然会干下那样卑下的事。让阿米尔一下子陷入了精神恐慌,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什么又是值得信任的?而哈桑那双真诚的眼睛又浮现在他眼前,还有那时时萦绕在他脑海的声音。曾经的朋友对他说: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想赎罪,他想重新得到哈桑的友情。不过战争并没有给他机会,塔利班夺走了一切,包括哈桑的生命。当年阿米尔熟悉的阿富汗也早已不是记忆美好而和谐的样子,这里已经成了人间地狱。战火烧过地方处处透着灾难和痛苦,破碎和荒凉让人触目惊心,还有塔利班惨无人道的杀人游戏,鲜血将地面染得通红一片。
而当年那个追风筝的少年已经化为了一堆尘土。
当年的哈桑为了阿米尔拼命追寻那支蓝色的风筝,二十几年后阿米尔苦苦地追寻心中的那只风筝,只因为风筝飞过的那片天空是如此的纯净。
而我们那片风筝飞过的天空还找得到吗?还有几个人坚守着人性的一份单纯与美好?还有几个人坚守一份曾经的纯洁无暇的感情?而当下我们追逐的又是什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