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字说起
此前,看到一位领导的签字,大笔一挥10万元,甚是惊讶!古人看之都汗颜。《读书镜》中记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久之,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众所
此前,看到一位领导的签字,大笔一挥10万元,甚是惊讶!古人看之都汗颜。《读书镜》中记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久之,内侍王继恩问故。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又“杯酒释兵权”,使自己的统治地位稳若泰山。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此事使笔者联想到另外一件事:建国初期,陈毅同志担任上海市市长时,每当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项开支的请示件上作批示,签字的右手就禁不住地“直发抖”,生怕一笔下去,有所纰漏,对不起党和人民。
赵匡胤乃封建帝王,陈毅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二人不可相提并论。但他们因“怕”而折射出的那种胸襟、肩负重任而负有的自律意识却有其共性。
古语说:“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领导干部只有做到有所“怕”、有所“畏”,才能洁身自好,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邓小平同志早在1957年西安干部大会上就告诫大家:“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谨慎总是好一些。”这句话道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员干部的具体要求。
为官者手中或多或少掌握一些权力,领导干部更是位重权大,容易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私欲膨胀,以权压人,产生不怕的念头。一旦如此,原本心中的党纪国法就会抛置脑后,为所欲为,一步一步地蜕化变质。近年来查处的贪污腐败分子,无一不是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勇士”。在他们心里,办任何事之前,但凡有一点“怕”头,也不至于发展到“组织无法挽救,家人无法挽留,自己无法挽回”的地步。
要求为官者“有所怕”并不是坏事,而恰恰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因为“有所怕”,他们才会谨慎处世,严以律己,做到慎独、慎言、慎行,时时处处警钟长鸣;因为“有所怕”,他们才会常思法纪之威严,多一分畏惧、去一分贪婪,多一点小心,少一些“欲望”;因为“有所怕”,他们才会时刻想着老百姓,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赢取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和爱戴。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逝者,逝矣
下一篇:回忆你我曾经中曾经的你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