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红袖诸诗友论易
诸诗友之论俱各显精妙,未得其肯而颟顸示人,恐非所宜,故几尽隐去;余之论议,则力存原貌。
此谢叽叽歪歪不罗嗦、客家魂、朱子无用、送水老刘、小溪细语、听雨轩主诸红袖诗友。
其论曰:
圣人制《易》、治《易》之道:
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而六十四卦,自是言明敬尽人伦者,当以效法天道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易之道也。以此道统御安民,必能令万物生机苏复、光华普照我华夏大地。
圣人云:“易无私”;又云:“不舍昼夜”。《易·乾为天·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人之道,在克己修身、束行养德,以勉能参赞天地化育之功。
修身其难也乎!当法《易》之道。其落脚处,又当以“齐家”为始。《易·风火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易卦起于《乾为天》而终乎《火水未济》,自言治平天下、导民安乐当以法天、率道始,待其效用初显,又宜戒乎持满之患。《易·未济·象》曰:君子以慎辨物其方。故当如处水火、先见乎危难,履薄临深、谦冲行去。
或者论易云:“易理之深,譬如大海,莫可测也……”余曰:先生此言,大人之言也,足见襟怀识见,令人感佩。《易》为六经之首,圣人制易,一则以占,一则以理,易占与易理如形之与影,不可或分。数千年来,《易》植于儒释道各家学思,亦自深矣,如盐如澄水,与之俱澄。不谙易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者,余未见其可也!
今人闻为学易者,或侧目如视另类,或疾走如对猛兽,或讥讽,或揶揄。苟此千古瑰玮之宝、现哲力传之道沉而灭者,非吾侪华夏不肖子孙之罪耶?
醒之!行之!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天地一张皮
下一篇:看宫娥垂泪,感思妇幽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