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任性杂文2025-07-27 02:08:13
中华文明能传承千年,且日久弥香,这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看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文化,古代巴比伦文化,其实也被淹没在历史与现实的漫漫黄沙之中。古代印度文化传入四邻国家得到了一些发展,而在
中华文明能传承千年,且日久弥香,这在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看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文化,古代巴比伦文化,其实也被淹没在历史与现实的漫漫黄沙之中。古代印度文化传入四邻国家得到了一些发展,而在印度却也是昨日黄花。印度文化已经几乎被全盘西化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东西文化的区别所决定的。
东方文化主要是人文,西方文化主要是科学。科学是会过时的,比如我们学物理就没必要老师盯着苹果为什么只往的下落,而不是往上飞。我们学电脑也没必要从286学起。科学的创造灵感往往淹没在人们对客观食物共性规律的认识中。而人文的创造继承就不一样,他像生命体的DNA一样,可以世代相传,且不同个体将得到不同的传承和释放。因此在人文创造的过程中,《红楼梦》的出现一点也不会影响李白的光芒。鲁迅的出现同样不会降低《史记》的价值。那么在东方文化传承的DNA中,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儒学。所以我说:“成就中华文化传承千年不衰的第一功臣首推儒学。儒学也把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推到了顶峰,让同一时期的西方社会无法望其项背。
儒学以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且基本上在这范畴之内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你将无可置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一伟大思想的影响。哪怕你从来没读过儒家经典,这是骨子里的,扔也扔不掉。可到了近代(指鸦片战争),当中西方文化进行大撞击时,东方文化彻底地败给了西方文化。原因其实很简单:批判的武器必尽不如武器的批判(易中天语)。东方文化重在人文,主要指思想心灵的修炼。而西方文化重科学,主要是物质的创造。心灵再高尚又如何斗得过武器的强悍。且不论这心灵是否真的高尚。本来人文的发展也是能发出巨大的物质创造力的,可儒学提倡的循规蹈矩的思想,井然的秩序,严重束缚了人们个性的飞扬,心灵的迸发。更糟糕的是儒家思想太适合封建制度的统治要求了,所以到了汉武帝时,干脆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统一了思想其实就是没有思想。没有了思想的民族又且能有超强的创造力。所谓“百家罢、后无奇才”(于右任语)。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比较罢黜百家之前和之后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反差。这样看来,儒学又是造成我们这个民族近现代民族灾难的始作俑者。
到了现代,当战场的硝烟也似乎远去,而商场的硝烟燃遍全球时。东西方文化无可避免的再次交手。东方文化再次惨败。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西方人做企业,搞管理的确技高一筹。所有我们才不断地引进、引进、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外,文化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东方人重人文,讲人文就得讲人性、人心、人情,甚至是权谋。因此中国企业以家族企业居多。这样的企业如何管理是个大问题。西方人讲科学,讲科学就得讲规律,讲规范,讲民主。这样的企业管理容易,效率自然就高。
那么,是否中华文化就一无是处了呢?肯定不是。事实证明,西方的科学管理也经走到了尽头。太没人情味的管理似乎也不完全符合人的需要。因此近年来,中国文化开始在西方活跃。一些西方商界人士提出了“西方的病,东方的药来医”的理论。学习中国文化也然成为了一种时尚。这大概就是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了吧。造成这种东西文化交相胜的原因,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一声:“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