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与研究生,谁招惹了谁?
将“导师与研究生”六个字输入网络,便会出现大量信息,多为研究生抱怨自己如何作为“学术奴隶”被导师使用;最近,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揭露造假一事更是沸沸扬扬。研究生为什么要揭
将“导师与研究生”六个字输入网络,便会出现大量信息,多为研究生抱怨自己如何作为“学术奴隶”被导师使用;最近,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揭露造假一事更是沸沸扬扬。研究生为什么要揭露自己的导师,又为什么将“学术奴隶”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让笔者陷入深思,导师与研究生谁招惹了谁?近十年,研究生不断扩招,就其整体而言,研究生的质量明显低于以往。基础知识薄弱、科研能力差、综合能力差,对于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有些研究生连自己的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本来一天就可以完成的调研、实验,部分研究生三五天甚至一周还没有完成,却抱怨压力大、负担重,导师拿他当驴用。我不否认极少数导师确实很过分。我还想强调一点,你已经是研究生,如果导师的课题不让你参与,那才是你的悲哀。试问,不做课题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与本科生的学习生活有何差别?既然选择了读研,就要踏踏实实的搞几年学术,否则你会后悔一辈子!也许有人说,毕业后的工作和所学的知识不一定相关,我只能告诉你:你越是混,你的能力越差,你所谓的学到的知识就越是用不上。因此,如果你不想搞学术,最好就不要来读研;既来之,就要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
一些研究生将自己称为“学术奴隶”,将导师称为“老板”,使教育变了味儿。有些导师会给参与自己项目的同学发放一些补助,虽然比较少,但也是老师对学生的一份感恩;也有一些导师,为了使教育非物质化,发放给学生一些生活、学习的必须品。相比之下,有研究生会说,我老板特抠,一分钱没给过,还经常训我们。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想谈一下导师与研究生的辩证关系:导师搞课题不带研究生,他们就不能进步;导师只将课题扔给研究生,他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因此,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而不是赚钱。当然,有些导师经费充足,给研究生一定的补助也未尝不可,作为学生更应感恩戴德。而且,我也提倡导师给予研究生补助,特别是补给那些能力强、学习刻苦、在项目中承担大量工作的研究生。同时,导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甚至有些研究生可能会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所谓,教学相长。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其实很简单。一位博士后、也是教过我的老师曾对我说,“我将导师视为我的父母,父母就不会坑害孩子。尽管有很多时候,我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但我相信他们是为了我更好的成长。”其实,我很能理解他的这段肺腑之言,既有感恩、也有无奈。希望做孩子的都能努力、都学会感恩;更希望被誉为父母的导师们对的起这个神圣的称谓。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仅牵扯到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一切伪学术行为都是可耻的,都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甚至少数导师与研究生搞合作,出了问题就将责任推到研究生头上,真是令人作恶!一方面,作为导师的你是主要责任人;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就永远有犯错误的权利!也请一些受冤的导师日后擦亮眼睛,找找原因为何做了善事还蒙受这样的冤屈!有些时候行善也不容易!总之,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益于中国学术的快速发展,有益于中国科技的飞速进步!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