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漫墨念恩来

飞飞漫墨念恩来

木炭杂文2025-09-05 05:08:44
飞飞,是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笔名。在天津南开学校创办的《敬业》刊上,周恩来开始用飞飞发表小说《巾帼英雄》和诗作《春日偶成》,后来开辟专栏“飞飞漫墨”。渴望飞翔是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梦想,然而,周恩来“飞飞”
飞飞,是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的笔名。在天津南开学校创办的《敬业》刊上,周恩来开始用飞飞发表小说《巾帼英雄》和诗作《春日偶成》,后来开辟专栏“飞飞漫墨”。
渴望飞翔是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梦想,然而,周恩来“飞飞”的志向又与别人不同。“……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在苍茫云起的年代,周恩来希望有一个利剑在手的人,把现实的“罗网”刺破,使罗网中的黄雀获得自由和新生!他先后东渡日本,远涉欧洲寻找救国救民的“利剑”!年少的周恩来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挥毫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后来,他还给同学留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从那时起,“飞飞”的心愿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心系高远,壮志思飞,周恩来主办《会报》,领导“觉悟社”。后又投笔从戎,参与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创建“独立团”、领导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随之,周恩来又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红色的军旗在中国大地上飞扬起来。
建国后,红旗飞飞的地方到处都留下周总理的身影:国际“万隆会议”留下他精彩的发言;河北邢台大地震,瓦砾遍地、余震未消总理就来到灾区人民中间;开滦煤矿的矿井下有总理视察的身影;杭州梅家坞小学的窗前留下总理轻轻的脚步……一次会议上,总理听取全国各地的灾情汇报。当听到有些山区的人民穷苦极了,他泪眼迷离,声音沙哑地说出一句:“看,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呵……
我们不会忘记,使人泣泪的1976年1月7日晚,病入膏肓的周恩来微睁双眼,还对病床前的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然而,就在次日早晨的九时五十八分,周恩来溘然长逝。遵其遗嘱,由邓颖超亲自把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骨灰飞飞,流水汤汤,记载着周恩来总理辛苦劳作的一生!
联合国为我们敬爱的总理降了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中国有10亿人口,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此后,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上述中的一条,在他逝世之日,联合国总部将会同样为之降半旗。”周恩来的总理风范和人格魅力,使得低垂的旗帜在联合国的上空为他“飞飞”!
如今,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他所眷恋的祖国一如他的宏志在腾飞。放眼望去,每一座崛起的城市都铭记着他不朽的名字,每一片绿叶都以飞翔的姿态告慰他的不朽的英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