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桃花而吟诵
(一)
花有情,本无关风月,却偏偏总能与风月扯上关系,任是怎么分也分不清。也好,一切就从这风月说起。
她一直都在浣纱江边,梳洗着清丽的容颜。从不曾伫首,还尚未知晓人世的凶险。恬静的就像初生的桃花,那样淡然,不加修饰,浑若天成。那种美不言而喻,仿佛多说几句便是糟践了这世上最动人的花朵。试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又岂能是寻常人可以相配的?
这样的女人无论她怎样的躲避终究会酿成一个悲剧,或许她只是想平平淡淡的过着一生,找一个爱她的男人嫁了,在家中相夫教子。可是历史的舞台却把她推向了深渊,她总也逃脱不了“红颜祸水”这四个字的指责。其实,误君误国与这一个弱女人可曾相干?男人的欲望才是这世上最毒的毒药。
我常这样冥想,是不是一切还没有来到时,范蠡的功名心忽然有一天弱了,会带她远走高飞,过着渔樵耕读的生活,一辈子可以无忧无虑;是不是一切还没有到来时,范蠡在某日碰巧遇上了公事,没能瞥见这女子柔情的一眼,让她度过属于自己的华年;是不是一切还没有到来时,范蠡已经离开越国,在那吴乡里为勾践谋划复国策略,准备靠男人的鲜血铸就一个帝国;为什么一等的女人总需要一等的男人来配?为什么这世上从此少了一个青涩的少女,多了一个说是为国牺牲的绝色佳人!
我不敢猜测范公当时是如何作想,可换做是我必然不忍心将西施推向那幽冷的宫殿,让一个艳丽如桃花的女人背负着国家的使命。这种使命,太过沉重,沉重地让她负担不起。她每走一步都是提心掉胆,都是捉襟见肘,一不小心便有可能搭上性命。你以为她愿意这样吗?只是心有所爱,而变得不择手段。
好在,一切都有了结果,她是不是可以回到原来的世界,可以被当做巾帼对待?三千越甲吞吴,他赋予她的使命她完成了,那美如桃花的女子以凄美的身躯扛起了一个国家的重担,她利用的亦是另一个男人对她的爱,那个名唤夫差的男子爱的一点都不比她爱的那个人浅。
国破了,他掩面而死,他失去了国,失去了她,而他不悔。可她失去了自己的故乡,失去了心底的他,她已不知道故乡在哪里,国又该在何处?天地间似乎早已容不下这娇小的身躯。
传说,吴国灭亡后,西施被越国的执政者们冠以妖孽罪名,投入江底。
世人常说桃花易碎,经受不起岁月的摧折,一遇风雨便被吹散,碾落成无尽的眷念。
(二)
风月与人情相关,情为重,恨为真,感遇良久,触到的不过是一纸流沙,似乎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谁说花草无情,安意如笔下的桃花是为人而栽,为人而开。在言语之间都有了人的性格,脾气。不觉,我又梦回宋朝,愿一解桃花的情义。
那年一个如风的男子,身着一袭白衣,立在江头。算来,他被贬谪惠州已数年之久,满腔地抱负早已被磨平。生活的艰苦,精神的逼迫让他感叹人生的无常。人逾在困难时逾会感叹旧时的美好,而这美好的回忆终会令他肝肠寸断。幸好,苏轼有侍妾朝云在侧,她的温柔正如桃花般温软,温暖着苏轼的心。有道是“桃花情切意犹真,侧有朝云侍旧人”,细细品味方才知道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难怪一个老翁也还这样多情。
每每想起这经历,苏轼总会想到另一个人。那年乌台诗案之后他与王巩劫后重逢,席间遇到追随王巩的歌伎柔奴,谈及他们在岭南的生活,柔奴不言酸苦,却道“此处安心,便是吾乡”。这纤弱的女子如桃花般慷慨,这时的朝云不也正如柔奴一般重情重义,身旁有此等女子,夫复何求?
他看着苍茫的远方,心平静得如止水,数次的沉浮已让他参透生死,懂得放下,只要人在,心在,一切就在。
佛法千般,总归是看破,放下。归于山野不比那高居庙堂要快活,怡然吗?况有脱俗如桃花的女子在侧,平生足矣。倒不是识得温柔乡,忘却故人心,只是故人心意变,不解风情。
花开有情,花落无心,花尚如此,人更奈何?怕的是有一天心要变冷,冷得彻骨,而无处排遣,只能寂寞终老,孤独死去。
(三)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留得一片清心,蕊恼芳香,扑入了我的怀里,才知道梦里的世界原来这么好,恨恨的只能作为过客,半生半想,一寸一寸的刺进心底。
总有一个误会这么美好,美到所有人都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是什么让这假的成为了真的,真的变作了假的?其实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坊间流传唐伯虎风流不羁,潇洒自如,乃是江南第一才子。名,禄,财,情更是占尽。
可是,这只是一个匆忙的邂逅,还来不及人们多去思量。殊不知唐寅一生坎坷,到了老年更是潦倒。
唐伯虎少时家境富裕,是纨绔子弟。及长到二十多岁,竟生了变故,老父病死,家道中落,曾一度为之低迷,后在好友祝枝山的再三鼓励下,欲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他的才华终究没能被淹没,只在第一年的乡试里便考取头名解元。这个成绩是多少人费劲了心思而一辈子追求的,他翩然一挥手就让无数人惊叹,让人为他的才华折服。可是名声太大容易招致祸端,树大毕竟招风,果不其然他被牵扯进了科场舞弊案。朝廷禁考他三年,使他刚刚焕发的斗志又变作薄雾,随风散去了。此时的他对科举心灰意冷,对人生更是绝望。不过牵扯进舞弊案里还不至于让他为自己的性命担忧,更可怕的噩耗终究还是来到了,他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宁王余党,被卷入了宁王叛乱的风波之中,好在上天还是怜惜他的,他装疯卖傻才得以躲过朝廷和宁王余党的追杀。
半生的流离,仓惶的不安足以让正常人精神崩溃,若不是有桃花一般的坚韧,想罢已死过万回。可他还是倔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如此洒脱。哪怕是在夹缝之间生存,在泥淖之中潜行,他都没有放弃人生的信念,只有信念不倒,希望才能长存。
原来世界一直这么小,闯荡了一番又回到了原点,他再次回到了曾经令他伤心的姑苏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心已变,故乡情却未改。他离开之时充满着凌云壮志,归来时懂得了安贫乐道,一种人生,两种心境,人情世故,他已看遍,若不是历经沧桑,人永远无法成长。现在,该是凤凰涅槃的时候了,深爱桃花的他在城北桃花坞下建了一所桃花庵,以此来安度余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第二届华语言情小说大赛走进校园
下一篇:大一统:中国最大的悲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