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爱情以“情”
论坛是让人玩的地儿,无论如何这里算不上是文学爱好者的天地,有多少人想在这里走文学之路,或者说想从这里学点东西,我不能说没有,但给我的感觉是不多。红袖里别的版块我不了解,但咱们佳人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尽管我不才,但也真有人以为好像怎么地着,也试图似乎是“不耻下问”式地想学点什么,那真是抬高了我,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别的我不行,但扯淡我还是会的,这适合于论坛,而完全不适合于文学,下面所说的一些文字也概莫能外,那就是扯淡,求你或你们不要把这些狗屁不如的东西报以准绳或宗教般的情怀,阿门。
佳人里写小说的有好多,比如融化的泪、人鱼、香姐、马樱花、崔筱瑕、种月亮的女人等,如果单纯从文字或语言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四十不言,他的小说有自己的特色,不用看作者,只要一看内容就知道是那个四十岁还不说话的人写的,可能是为了适合论坛的原因,他写的小说都是特别的短。其实从小说的角度说,“短”都够不上,只可算“微型”了。只是我没有看过不言的长一些的小说,这不能不说是憾事,我想他与我都才四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总还会有机会,也真的希望他多写一些长的,能够让如我一样的人“饕餮”一回。佳人里写小说的不论是男是女,写爱情或女人的还是比较多,这符合佳人版块的定位与特点。这就是我今天要想说的内容了。
昨晚刚要下线,雪天使告诉我,她的小说《爱在深秋》写完了,告诉我的目的我是明白的,就如月亮完成她的小说《天意》一样,一是让我去学习学习;二怕是让我给提下意见。那咱就不客气了。看了种月亮女人修改后的《天意》,让我很吃惊,她的小说我以前看过,包括这篇我也是在初搞时断断续续地读了,只是没能集中地看,也如四十不言一样,看了近两个小时,真的让我有些吃惊,只是我不如四十不言那样激动,发出“这才叫小说”的呐喊而已,我是说了点意见的,在她的帖子里跟了出去,她听不听我也不管了,既然让我说,那我就不一定就说好便拉倒了。月亮与雪天使的小说一样,都是写爱情的,不同的是雪天使的仅局限于爱情,而月亮的却是由爱情到婚姻,这事很正常,这就是作者的生活差异的必然结果,就是文学上所说的主体的局限性,没有生活便难有作品。只是这两篇小说是最近佳人我所看到的上佳之作。
从有小说的那一天起,小说之中的爱情便成了永恒的题材,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小说虽然还登不了大雅之堂,要真是如鲁迅所说的书有“排满”情绪,怕是正值“文字狱”的当朝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时兴的“诗词赋史”,戏剧也不是太高,所以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是要掉脑袋的。曹雪芹写了爱情,以后的小说那就更多了,现在的所谓文学,小说是首当其冲的,如果说文学是一顶皇冠,那小说无疑是这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因此也就有人敢说“鲁迅不是文学家”的话了,原因就是他没有过长篇小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先放下。
雪天使的小说写的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行文以第一人称,章强(也就是文中的我)与大学学友颖颖的初恋,因为事业的选择而分手,只身去了南国,把这段青涩的爱留在了大西北;然后又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婧,从此过了一段像夫妻又没有性的一段生活,以婧的男友回国而告终;后来又认识了素素,也因为家庭的阻力而险些分开,在“我”踏上回西北的列车上,终于看到这爱情成功的曙光。故事大体上是这样。
爱情总是面临着选择,不同的时期的爱情有不同的选择方向,政治挂帅的时代选择政治;出现英雄的时代选择英雄;崇尚知识的时代选择知识分子;如今是在选择什么?不能不说金钱成了时代的主流。不论是钱钟书的《围城》,杨沫的《青春之歌》,张贤亮的《绿化树》,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路谣的《人生》,还是当今作家的爱情小说,都有着时代的烙印,爱情也逐渐从理想化经世俗化而进入了商业化,不这样写那就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的颤音。而雪天使的小说《爱在深秋》却是别一样,时代的气息有,爱情的神圣也有,“我”与颖的决绝,是社会给人的压力使然,但也包含着年轻人对爱情的不尊重,如是的例子生活中要远比小说中要多,这就是生活,就是世俗人的世俗事,爱情本来不过如此,没有那么多的海枯石烂,也没有那么神圣无比。尤其是我与婧的那段恋爱,可以说貌似合情合理,但“我”所不知道的故事又是那么的无奈,婧与杨凡的那段爱情雪天使的《爱在深秋》里,虽然是“爱外之爱”但其表现的现实爱情或婚姻问题的深刻,我以为要远远大于主线,这是生活的写真性艺术,如是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一个比“我”大的已婚女人爱上了未婚的“我”,而我并全然不知底细地疯狂爱着,结局也只有分手,“我”的痛苦虽大,但婧的痛苦会小么?而从小说中我们又不能去指责任何人,这就是时代给我们的宽容心,怕是我们的父辈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也就招来了后来出现的素素父亲的强烈抵制……顺理成章。
我承认这不是雪天使的“边缘化立场”,但我也承认这却是她的“私人化写作”,生活中不必真有,但必须是“可能有”,这是小说创作的原则,因为小说不是神话,不是胡诌八扯,小说中的“我”是鲜明的“这一个”,“我”的爱情不可能与别人的一模一样,但这个“单我”又是“群我”的一份子,时代的主旋律是“群我”来唱出的,而这个“单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从哲学的角度去说,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我不知道作者有多少爱情方面的生活经历,这小说中又有多少自己的影子,但对爱的思想性理解或判断自然是少不了的。有多少是“私语化的倾向”,我真的不敢说。客观准确是相对的,主体差异是绝对的。
爱情的故事总是这样,仿佛是套路一样,总是郎才女貌,总是坎坎坷坷,总是缠绵不已,曲曲折折,雪天使的《爱在深秋》也概莫能外,“我”所面对的三个女人虽然职业、性格、出身都不相同,但都是一样的美丽,“我”除了有才之外也有财,除了有貌之外还有情。这种分分离离,看起来是那么的凄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网络聊天不是洪水猛兽
下一篇:渊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