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初步形成于初唐时期,成熟于盛唐和中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大大的飞跃。什么是近体诗呢?近体诗,是指由律句,按着一定的对粘方式及押韵方式而组合成的一种诗体。所以,先弄清什么是律句。依据前人的
近体诗初步形成于初唐时期,成熟于盛唐和中唐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大大的飞跃。什么是近体诗呢?近体诗,是指由律句,按着一定的对粘方式及押韵方式而组合成的一种诗体。所以,先弄清什么是律句。依据前人的诗歌论理知识,综合起来,律句,具有三个要求:第一,节奏眼上的字,平仄相间,即二四六字位置的平仄是相间的。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等。当然,也有一个特殊形成的律句,就是用于出句的的句子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子,(仄)仄平平仄平仄。这句子,本来是一种自救的拗句,但因为应用较多,就习惯上也称之为特殊律句了。然而,为了讲究谐和,所以,第三字须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类似于孤平句,于是当作病句看待,即(仄)仄仄平仄平仄,应看作是病句。
第二,近体诗的押韵,要求押平声韵,并且在同一韵部。严格来说,不可押邻韵。例如,严格说来,以平水韵上平一东与上平二冬韵为例,不能通押。然而,偶有押邻韵的近体诗,大致情况来说,可分为五类。
1、孤雁入群格,即近体诗的第一句,用邻韵,其它各句,用同韵。
2、飞雁出群格,即近体诗的尾句用邻韵,其它各句,用同韵。
3、葫芦格,即首联用邻韵,其它三联用同韵。一般来说,首句不入韵。
4、进退格,即两邻韵间一进一退,相隔押韵,即第二、六句押同韵,第四、八句押邻韵。
5、辘轳格,即两进两退,似如辘轳,即第二、四句押同一韵,第六、八句押邻韵。
以我个人的观点,古韵可以进行改革了,邻韵间可以通押,如平水韵的上平一东韵与上平二冬韵的通押。同韵中,也可以分割。例如平水韵的上平四支韵,可以一分为三来押韵——如韵母为ei、ui的合成一类,以z、c、s、zh、ch、sh为声音i为韵母的分一类,不是以z、c、s、zh、ch、sh为声音i为韵母的再分一类,这样,更与现代发音接近些,可称之为与时俱进。
第三,避免犯孤平、三平调等现象。
孤平,我曾在这里发过一帖,有说明,即在以平声字为韵字的句子里,除了韵字外,没有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的,就是犯孤平,由此说来,有三个句式犯孤平,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以三种情况外,没有其它。
三平调,即以三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等。当然,三仄尾的,也尽量避免,如平平仄仄仄。
凡上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就称之为入韵式律句。凡是满足第一、三个条件的,叫不入韵式律句。
综合说来,有可分为四个大类:
1、平起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类为自救式拗句的特殊律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
至于对粘的规律,就简单说一下:近体诗的对粘规律,先对后粘,再对再粘,一直按这规律进行着,就组成了绝句、律诗、排律。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对,第二句与第三句相粘,第三句与第四句相对,依次进行,即成律诗。
对,就是平仄相反,平起式对仄起式。即上述1类对4类,2类对3类。
粘,就是平仄相同,平起式粘平起式,仄起式粘仄起式。即上述的1类粘2类,3类粘4类。
当然,也有失对失粘的近体诗的出现,例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失粘的。还有很多的例子,就不再多说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凡人趣事(八)
下一篇:土地承包权的保护能否搞一刀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