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的求索之路

李昌钰的求索之路

丰秩散文2025-10-17 23:31:12
李昌钰博士出生于江苏如皋,在宝岛台湾长大。1965年,他来到美国寻求发展,最终成为国际刑事鉴识科学领域的顶尖人物。他参与侦破了不少世人瞩目的案件,比如:克林顿桃色丑闻案、肯尼迪家族成员涉嫌强奸案、黑人
李昌钰博士出生于江苏如皋,在宝岛台湾长大。1965年,他来到美国寻求发展,最终成为国际刑事鉴识科学领域的顶尖人物。他参与侦破了不少世人瞩目的案件,比如:克林顿桃色丑闻案、肯尼迪家族成员涉嫌强奸案、黑人球星辛普森涉嫌杀妻案等等。他的法庭陈述,被编成了司法经典教案;李昌钰的英文小说《重新调查历史奇案》,成为美国真实侦探类畅销书;这位华裔神探的风采,在电影、电视上频频亮相。李昌钰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而他成长、成才和走向成功的传奇经历,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李昌钰博士说,他的一生都一直在爬坡。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丈量这位奋力爬坡者的坎坷历程,共同分享他那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动不已的精彩人生。

割不舍的游子心,剪不断的故乡情。清明节前夕,李昌钰博士携夫人故土重游,祭奠慈母。
李昌钰被人们誉为鉴识大师、犯罪克星、现场重建之王、当代福尔摩斯。当记者询问该如何称呼他时,这位曾经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长者憨厚地说:“你就喊我同行或老乡,还是这样叫得亲切、听得入耳。”夹着方言,带着乡音,笑容可掬的李昌钰沉思片刻,打开话匣,回忆起自己风云迭宕的人生奋斗经历。
4岁那年,李昌钰离开了衣胞之地—如皋。当年的街坊邻居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个喝护城河水长大的孩子,会出息成为黄皮肤的中国人长脸的人物。
童年的苦难,磨砺了李昌钰刚强不屈的性格。如皋有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幼年丧父的李昌钰在台湾当过报童,努力为这个有着10多口的大家庭积攒一块块铜板。由于家境贫寒,这个李家最小的儿子,总是赤着脚去上学。他说:“我小时候只有钱买一双鞋子。一出家门,鞋子就脱下来,背在身上,赤着脚走到学校。学校规定要穿鞋子,所以,在校门外再穿上,这样一双鞋子才能穿一年。”
追忆了这段辛酸的往事,随即,李昌钰的脸上多云转晴。他话锋一转,笑着说,在学生时代,得了第一笔稿费,就买了一大串香蕉,解了嘴馋,第二回,便置备了平生第一双皮鞋。这时,他有些孩子气的跺跺脚,说:“这不,你看我的脚比同等身高的人大上一码,就是小时候没鞋穿,脚长得比别人宽。但是,光着脚板长大的孩子总比一般人早一点走向成功。”
如今,美国的孩子们都为能领到李博士的一枚警徽引以为傲,就像得到拳王阿里的拳击手套一样高兴。然而,这位享誉全球的神探从小的意愿,并不是当科学家,而是成为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的篮球明星。对于青年时代的梦想,他至今记忆犹新:“在台湾,我想打篮球。但是,我的教练告诉我:你长高两英尺再回来。所以,我就天天晚上锻练身体,想拉长一点。但是,练了几个月以后,还是这么高。”
脚板宽大而身材并不魁梧的李昌钰务实地放弃了球星的梦想,但是,他一直保持踮着脚尖向球篮投掷的姿势,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李昌钰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台湾中央警官学校毕业。凭着聪明和勤奋,他的警衔很快就从少尉升为上尉,锦绣前程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昌钰决定辞职随妻子前往马来西亚,他的同事和家人都非常惊讶。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度上,他又一次发挥了”耍笔杆”的优势,到当地一家华文报社做记者,很快升任报社总编。
这一次的异国之行,他是为了兑现向岳父的承诺:在马来西亚补办一次婚礼。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是李昌钰引以为豪的立身之本。了却了岳父的心愿,他并没有忘记曾经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他说:“因为我答应我妈妈,要把博士学位念完。所以,一年多以后,我就赶快到美国去念书。”
李昌钰宁愿做大海里的一条小鱼,也不愿做小河塘中的大鱼。40年前,怀里揣着50美元、嘴上只会3个英语单词的李昌钰,踏上了赴美国求学的道路。为了积攒学费,他做过餐馆的侍者、证券银行的小职员,传授过中国功夫,在化验室里洗过试管。
留学生的生活清苦而忙碌,昂贵的学费迫使李昌钰勒紧裤带过日子。为了节省5分钱的地铁费,他下课后总是步行回家。夜深人静时分,浪迹天涯的游子孤身行走,不免生出前途迷茫的喟叹。而他总是鼓励自己:尽管人生的道路漫长而修远,但是,只要前进一步,离目标就会更近一些。
天才出于勤勉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工半读历时10载,在生化、刑事、司法领域学有所成的李昌钰终于获得博士学位。从研究人员到教授,从法庭科学实验室主任到州警政厅厅长。当年的穷学生一跃跻身美国上流社会。一次次的奋力爬坡,一次次的艰难跋涉,李昌钰在美国司法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而在15年前,他申请加入全美刑事鉴识学会的时候,白人理事看到面前站着一位黄皮肤的中国人,只冷冷地说了一句:“你不够资格。”对于当年受到冷遇的情形,李昌钰怎么也不会忘记:“他们对我们中国人很歧视。所以,刑事科学界一直是白人的天下。在很多年以后,我得到最高的院士奖。院士奖通常是等得奖者去世后追认,做一个纪念。我是活着得到了院士奖。所以,我受奖那天跟他们开玩笑,这是不是对我的一个预示,叫我赶紧离开。他们都大笑。我就讲到我以前申请的经过,他们也感觉到非常惭愧,到后来,中国人申请就比较容易了。”
在美国,当过教授、做过科学家、随后成为全美第一位亚裔州警政厅长。对于功名利禄,李昌钰淡然视之。他只是想在学术、科研和司法领域,展示一下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令他最难以割舍的,依旧是鉴识工作。他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玩”,鉴识工作对他来说,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做有趣的工作,再累也不怕。他风趣地说,40多年来,参与调查的8000多宗刑事案件中,没有一个受害人是因为工作过度而累死的。媒体同仁经常私下议论,李昌钰的风趣幽默和他的神奇断案一样出色,果然名不虚传。
李昌钰可谓功成名就,按理说,也该在爬坡的历程中歇歇脚力了,而他依旧是个“工作狂”。他总是把别人睡觉、吃饭、喝咖啡多花费的时间用于工作。这样,一年可以节省3200多个小时。李昌钰常常一天只睡眠4个小时,能同时跟3个人谈话,和七八个专案组开会。现在,他手头有上百个案件要处理,担任着10多家专业刊物的编辑,还在20所大学院校教授刑事科学课程,已完成了30多本刑事科学的专业著作,300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他的演讲日程早已安排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