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中了洋节的毒
看见他惊讶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中洋毒不浅。他的惊讶只因为我拒绝他约我过圣诞节的邀请,只因为说我是黄种人,不稀罕过洋节。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节日风靡中国,乃至全球。什么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
看见他惊讶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中洋毒不浅。他的惊讶只因为我拒绝他约我过圣诞节的邀请,只因为说我是黄种人,不稀罕过洋节。近年来,西方国家的节日风靡中国,乃至全球。什么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尤其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人好像都是突然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把大街塞得满满当当。而中国的除夕夜,却都缩在家打麻将看春晚,街上行人寥寥。到了情人节的时候,不管西餐厅还是中餐厅,位子都要预定,否则只能靠运气吃饭了。一夜之间身价百倍的玫瑰,在女孩们怀里得意的笑咧了嘴。四面八方涌来的祝福短信把手机塞得爆满。相比之下,中国的七夕乞巧节,过得甚是寒酸。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年轻一代集体崇洋媚外吗?我想,究其根源,首先是好奇。中国传统的节日过了几千年,人们都习以为常,再怎么做文章,也挑不出新意。而外来的洋节,正好填补了患了“过节精神疲软症”的国人的心理空缺。最先在中国盛行的洋节是2月14日的情人节。可能是留洋生们传回中国的,那时中国人还不太注重情人节,七夕也只是象征性的被部分人认为代表着爱情,未被公众一致推认为中国的情人节。像万圣节带着鬼怪面具的PARTY,圣诞节里坐着鹿拉雪橇从烟囱里爬进来送礼物的圣诞老人,都令我们感到新鲜。虽然我们根本弄不明白圣诞老人的传说从何而来,复活节的复活意味着什么,就像西方人永远也搞不明白观音菩萨是何许人也,除夕夜为什么一定要贴春联吃饺子一样。尽管如此,西洋节日的入侵,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势不可挡,给商家带来效益,活跃了市场经济,以至沿袭至今。而后,尝到甜头的商家,媒介等大肆做节日的文章,使得其他洋节陆续登陆华夏大地。其次,中国政府、教育机构、文化部等部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的深化和延续化的工作,力度还不够。90年后的孩子们在若干年后,是否听说过大满、小满、小寒大暑和芒种,是否知道清明节、重阳节,元宵节,很难说。十七大召开后,在今年岁末公布以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的消息,大快人心,说明我们的党和领导在观察民情,体恤民意,在加大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的步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加快,负荷太大,压力可想而知。只有过节的时候,可以有天经地义的时间和理由去购物,去狂欢,拉朋结友去海吃海喝,所以,管他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是节,照单全收!
即便如此,我还是有私心,还是希望在传统节日能像洋节一样,有人气,有喜气。我不是排斥新生活力,是担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了洋节的毒,忘了本。
版权声明:本文由我本沉默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