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敬之,佛国五台山。

仰之,敬之,佛国五台山。

一阕散文2025-03-30 00:54:42
仰之,敬之,佛国五台山暑热来了,想起了清凉圣境,暑热来了,想起了佛国仙山,对佛,我是充满虔诚的,于是,驱车前往拜谒五台山。五台山,坐落晋东北,属五台县辖。因有五座海拔平均超过三千米的高山而得名,又因山
仰之,敬之,佛国五台山
暑热来了,想起了清凉圣境,暑热来了,想起了佛国仙山,对佛,我是充满虔诚的,于是,驱车前往拜谒五台山。
五台山,坐落晋东北,属五台县辖。因有五座海拔平均超过三千米的高山而得名,又因山顶平坦而故称之为台,还因寺庙众多而称之为佛国。它与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合称佛教四大名山,它还因历史渊源寺院宏大,而被称之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它们分别是普贤、地藏、观音、文殊菩萨各自的道场。
走进五台山,庄严肃穆扑面而来,一种敬仰心底而生。
寺庙殿堂,背靠巍巍崇山,兀现殿宇辉煌,层层叠叠;
青庙黄庙,依山鳞次而建,彰显佛家气派,堪称佛国。
台怀镇,是五台山的中心,它也是寺院的集中地。五座山峰拱卫四周,更显佛家神秘。追溯历史,东汉初始引进佛教,为给洋和尚讲经说法找一席之地,及表彰白马驮经有功,在洛阳首建白马寺。而后,洋和尚东巡至五台山,见五台山势极似印度灵鹫山,也就是佛祖释迦佛修行处,风水及佳,经汉帝推崇建寺。
这样,五台山与白马寺一样,因它的尊崇奠定了它在佛家的地位。
举目望去,台怀镇掩映在庙宇之中。标志性的建筑,大白塔,以它五十六点三米的身姿,傲视苍穹。白色的塔身,在日照下熠熠生辉,塔上的风铃随风叮咚作响,塔下的信徒居士围塔祈祷,转动法轮,祈求吉祥。
再向北走,显通寺豁然在目。依山而建的雄伟,恰如玉宇琼楼的式样,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五台山的庙,有青庙黄之分,青庙住的是和尚,黄庙住的是喇嘛,而显通寺是青庙之首,地位之尊可见一斑。众多的传奇故事,更让人匪夷所思。
离此不远的罗睺寺、圆照寺、广宗寺、还有隔河相望的黛螺顶,组成了佛国的中心寺庙群,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其间,感染的是佛国气氛,看的是悠远的历史,更被我泱泱华夏的谦容所折服。心想,佛教,儒教,道教,进口教与本土信仰是那么和谐的融在一起,不能不说是我中华的大度。
在世人的心目中,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和平共处,与人为善,其乐融融。
佛乐阵阵,经声朗朗,渗着佛教玄机处,洗涤灵魂;
钟声悠长,木鱼敲击,吸纳佛家众弟子,盼世祥和。
街上,佛家弟子身穿僧衣,是那么随和的与游人走在一起,有和尚也有喇嘛,他们用手机,戴手表,还有的打的代步,也不知违反寺规否,看来,我是瞎操心了。
五台山太悠久了,悠久的有说不完的故事。经历代修葺扩建,形成宏大的规模,更有传奇故事文字口碑的传颂。顺治出家到五台,说不清道不明;梁山好汉鲁智深来五台,倒是有些根由;扬家将中的杨五郎避战乱五台山,许是有根有据;不然怎会有五郎庙呢?
岁月走进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毛主席周总理,建国前东渡黄河也来过五台,在五台小住数日,留下段段佳话。不知真假,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日,几位伟人来到菩萨顶。毛主席信手摇了一签儿,一支签子落地,方丈捡起一看,惊得马上趴在地上。签曰:“此人命运不可挡,金蟒玉带坐朝堂”。方丈曰:此签自有,从未摇出,乃皇上也。我们,宁可信其有吧。
五台山太大了,大的方圆五百里。几经历史沧桑,还有几十处庙宇散在不同的地方。这里,林木繁盛,植被备受幼护,满目青山。这里,出产砚台颇负盛名,这里,盛产山珍台蘑,备受人们喜爱。
要想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游走一遭,一天足矣。要想逛遍五台顶,万万做不到。况且天气渐热,游遍五台何乐而不为?
来五台山,除了看佛国,还得看仙山。那么,看遍五台也是一大享受。这五个台顶的依次称谓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诗人元好问有诗赞曰:西北天地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太行之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工。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五台各有神韵,唯北台海拔3058米,是华北最高峰。这里气候寒冷,八月就能见雪,来年五月解冻就不错。山上一寺,名灵应寺。五、六、七稍可登顶,其余日子危险犹存,风大雪深,只有寺里的师傅与天为伍了。
除中台外,其余几台峰峦相连,可步行参拜,从名字就可看出胜境,不妨一试。徐风吹来,凉得爽快,沁人心脾,不愧是清凉胜境。
游走近三天,心旷神怡。驱车北台顶折返归家,山下,细雨蒙蒙,走着走着,云开雾散。只见公路如带,云雾绕在山腰,头上,艳阳高照,又是一重天,奇哉!美哉!
敬之,五台山,仰之,五台山,心中的佛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