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悲歌(闾山风物传说)

琉璃悲歌(闾山风物传说)

丫头片子小说2025-03-31 15:01:28
呼啸的松涛震荡着层峦叠嶂,琉璃寺中一派紧张慌乱。侍从仆役们匆促地往车上装载着什么,杂沓的脚步声中,孩童的号哭及妇女的悲咽尤其令人心碎。
辎重细软不是很多,成箱成捆的尽是书。太子好读,恨不能将读书堂中的万卷珍藏尽数带走。
行李辎重走在前面,太子及眷属的车驾跟随其后。
月黑风高的秋夜,一队人马艰难地行进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
临近隘口,辽太子耶律倍回身望了望隐入夜色中的碧瓦红墙,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挽着爱妃高美人的手臂,声音哽咽地说:“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高美人悲戚无语,只是嘤嘤哭泣。
经过长途奔波,来至渤海岸边,早有舟楫在港口接应,于是弃车登舟。萧瑟西风里,一行帆影飘向苍茫的天尽头。

冷月如钩,霜天鹤唳。泛舟在浩渺的沧海,太子的心头波涛澎湃。
——因为讨厌宫廷争斗,所以远离京城,避居山野。
——后来父皇驾崩,母后力主二皇子即位,自己并未争竞。其实闲云淡月有何不好,为何偏要为坐一张龙椅,而你争我夺,甚至手足相残?
——然后潜心逸隐,不问世事。每日幽谷听松,古刹参禅,或者长天猎雁,丛林逐鹿。亦颇觉悠哉游哉。
——锦帐春宵,烛火荧煌。与爱妃捧卷诵读,抑或挥毫作画,何其闲适恬淡。
——初秋时节,山里清凉宜人。正是扬鞭策马,弯弓行猎的好时节。也是一时兴起,竟教人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逐鹿图》,镌于道隐谷之陡峭岩壁,本为留逸雅于千古,岂料招惹祸端。人主震怒,指斥自己明里流连山水,暗里韬光养晦,分明心怀逐鹿之念,其意只在问鼎社稷。于是调集重兵,日夜兼程,杀奔幽州而来。无奈,抛家弃国仓皇出逃。
太子唏嘘长叹,不禁想起子建的《七步诗》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煎何太急”,太子竟吟出了声。

后唐君主以天子礼仪接纳大唐耶律太子殿下,奉以锦衣玉食,赐以姓氏爵位。在异国他乡,太子和爱妃高美人尽享尊荣。然梁园虽好,终非久恋之家。常常,太子和高美人凭栏把酒,远眺故国,满怀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之凄苦情愫,为寄人篱下之窘迫境遇而相对饮泣。
忽一夜,后唐宫中杀声四起,叛将率兵弑君篡位。血影刀光中,耶律太子惨遭不测,时年三十八岁。可怜一朝风流人物,竟作他乡枉死冤魂。生前,太子曾与附近寺院一僧人交谊甚厚,太子遇难,僧人冒死于兵火中收殓了太子尸身。后几经波折,太子终于魂归故里。葬礼隆重,太子至今长眠于当年琉璃寺旧址。
高美人寿终正寝,与辽太子并骨一处,生同衾,死同椁,生死相依。
有诗为太子叹惋:
不乏武略文谋亦曾封得王侯天高地远恨悠悠黄土难掩荒丘
堪羡渔樵耕牧全无龙争虎斗茅庵草舍热乎粥惯看山青水秀
亦有诗咏太子及高美人之显陵:
万岭朝宗,六重掩抱,盈盈绿水环绕。前有屏障,后有倚靠,造化安排巧妙。
凝神吟诗,潜心作画,忘却忧闷烦恼。月儿皎皎,风儿悄悄,千秋一梦可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