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酒

孔子与酒

成心杂文2025-07-16 16:48:45
酒,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可见酒是某些场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媒介,是礼的一部分。我国地域辽阔,习俗众多,反映到饮酒上,也是千差万别。而且饮酒的方式方法和酒量等,反映了
酒,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可见酒是某些场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媒介,是礼的一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习俗众多,反映到饮酒上,也是千差万别。而且饮酒的方式方法和酒量等,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比如,北方人豪爽,大刀阔斧,金戈铁马,于是喝起酒来讲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好像个个都是海量,是酒仙;而南方人细腻,小桥流水,回廊幽静,于是喝酒也浅斟低酌,吃饭是细嚼慢咽,婉约细致。中原地带,文化悠久,喝起酒来的礼数就更多,让客人受宠若惊,非让客人一醉方休,才算是尽到了礼数,否则就是对客人的慢待。
喝酒越来越讲究,喝酒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酒就渗透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个个方面。而且还不断把酒的作用“发扬光大”,未免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但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仿佛约定而俗成。比如,说“酒品就是人品”。其实,酒与人品有何相干?难道能喝的人品质好,不能喝的品质就不好么?因为个体的差异,酒量注定是因人而异。可是,若非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那么,不能喝酒的就举步维艰了。但现实并不是这样。我想,那多半是海量的人为了也让别人品味到喝酒的兴趣,用一个大帽子扣在你的头上,逼你就范而已。
还有人说,“喝多大的酒则当多大的官”。而且,也的确有很多豪饮的人,仕途很顺利。其实,这也是牵强附会而已。因为任何社会,都不能以酒量论英雄,论成败。虽然有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可是,因为喝酒误事,甚至酿成惨祸的大有人在。比如说张飞,不就是因为醉酒后才被部下范姜、张达杀害的么?商纣王过着肉林酒海的奢靡生活,最后身死而国亡;另外,《三字经》中说到:“饮酒醉,最为丑”;我们现在说的“酒后无德”,等等,都说明酒能误事,也能误人。
所以,不要听人家说“酒食粮食做,不喝是罪过”的劝说就觉得不喝不好意思,喝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逞能发飙,否则,倒霉受罪的只能是你自己。
酒这种东西,本来是古人将剩饭放在一边,无意间却发酵中一种液体,气味芳香,饮了让人兴奋,于是,酒则发明出来了。而且后来的狂士们,以及那些隐者,个个都是海量的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杜甫的“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狂放的竹林七贤,书圣王羲之的“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等,个个都是饮酒的高手。然而,他们把酒喝出了情致,喝出了境界,喝出了儒雅的风范,而不像酒徒们的胡吃海喝,酗酒无度,丑态百出。
《黄帝内经》里岐伯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一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其中也说到了饮酒无度的坏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乃至耗损人的生命。
《论语》里,谈到酒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体悟些什么。那就是,饮酒适量的好处,和饮酒无度的害处,以及酒是礼数的一部分,等等。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孝。孔子说,孝敬父母最难的是和颜悦色。而现在的子女则只是做到了有了好酒好菜让长辈先吃,这离真正的孝顺还差得远呢。虽然我们许多人做不到和颜悦色,但是,我们最起码也要做到“有酒食先生馔”吧?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是不和别人争的,如果说有,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先作揖谦让,上场比赛,退场后,不输了的就罚酒。这是君子之争。看得出,饮酒是这个游戏里的一部分。但没有你抢我夺,你争我喊,输了的自愿罚酒,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孔子说,禘祭的礼仪,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再看不下去了。孔子对于孟孙、叔孙、季孙三家违背礼制的做法非常反感,因此,避而远之。
孔子喝酒么?既然酒是一种礼仪,而孔子非常看重礼,非礼勿闻,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因此,孔子也喝酒,据说酒量还不小。但是,孔子做事是有分寸的。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他说,出仕便奉事王公大臣,在家便侍奉父母兄长,有丧事不敢不尽心尽力去办,不因喝酒而误事,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举行乡人饮酒的仪式,拄杖的老人退出后,孔子才跟着退出。孔子时刻牢记长幼尊卑的秩序,时刻奉行礼法,须臾不离仁也。
“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说的是孔子吃饭的时候,肉虽然多,但不超过饭的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也不喝醉。打来的酒,买来的肉脯,不食用。吃完饭后,姜不撤掉,但也不过多食用。这段里也可以看出,孔子对饮酒是注意把握分寸的。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轶游,乐宴乐,损矣”。孔子告诫人们,爱好骄奢淫逸,爱好游荡无度,爱好吃吃喝喝,都是不良嗜好,对自己有害。
酒是好东西,适当饮用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健康,可以振奋人的兴致,抒发人的感情。但是,若过量了,则百害而无一利。《本草纲目》里描述到:“痛饮则伤身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所以,万不可酗酒无度,要和那句广告词里说的那样:“少喝一点为健康,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