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品蓝湖媚影的《蓝雪咖啡》

浅品蓝湖媚影的《蓝雪咖啡》

违夺杂文2025-03-25 12:48:51
关注蓝湖媚影是个偶然。她的笔下有着台湾的著名诗人郑愁予的影子;当然了,还有一些港台诗人的味道。能够将目光投向台湾的一些诗歌大家,从中撷取诗的营养,蓝湖媚影为诗的取向,是特立独行的。诗人是敏感的,这种建
关注蓝湖媚影是个偶然。她的笔下有着台湾的著名诗人郑愁予的影子;当然了,还有一些港台诗人的味道。能够将目光投向台湾的一些诗歌大家,从中撷取诗的营养,蓝湖媚影为诗的取向,是特立独行的。诗人是敏感的,这种建立在独特取向上的敏锐,带动了她在诗创作上的飞升,这点,我毫不怀疑。在呼噜沉寂了一段时间后,蓝湖媚影又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给我们捧上了她的新诗作《蓝雪咖啡》。这是令人吃惊的事,从郑愁予那种沉积、略带涩气的笔调,跃向轻灵、奇诡的一脉,这期间,蓝湖媚影又是怎样去构建诗的小屋的呢?她这种奇诡,带着点小调皮,且是潇洒地流泻的笔端,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笔者结合她的这首诗,予以浅析。
首先,感觉到蓝湖媚影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诗,这或许是她能走向现在这种表现形式的必然。在她前期的诗里,你会发现,她的诗的用词,总是很个性化的,甚至是带有独造的特质。这虽是一个不足,但从另一面看,也是她的最大的优点。正因如此“固执”,她才能坚持地寻找到这种适合她的表达形式和诗句。很多的女诗人写诗,往往是千篇一律地沿袭着散文化的笔调,没有自己的个性。蓝湖媚影却是不同,她从郑愁予里发现了自己,又从那个涩气的自己里,发现了一个调皮、奇诡的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诗友们去读读她的这首诗,再读读她的前期的诗作,相信你的感觉里,绝对有着很惊讶的成分了。
其次,蓝湖媚影这首诗,也是一个宣告,宣告她已从传统白话诗的语言,向口语型的表达转型的成功。诗人写诗,在意的是创造,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复制自己。有的诗人,总是几年如一日地写着形式上的东西,这是很没出息的。这样的写诗,只能是诗工,而不能称之为诗人。蓝湖媚影不是这样,她很看重创造,敢于否定自己。这首诗,可以说是明证。或者可以说,是她诗路上的一个历程碑式的新起点。应该能感觉到,从郑愁予式的写法,跃为现在这种灵巧型的写法,其中的困惑、艰辛和不懈的追求,不是常人所能体验到的。所以说,这种创造,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这也再次印证了: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进步,才会在实践的体验中做到诗意的栖居和诗意的升华。
再次,蓝湖媚影前期的诗句,与这首诗的诗句的极不相同,说明了诗人在语言的改造上的必要性。现在,很多的诗人写诗,是将诗,随意地用口说出,然后用回车键一敲就完事了。这是当前诗歌所以无人问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蓝湖媚影的诗句,是从很传统的表达语言向口语化的过渡。但是,她这首诗的语言,却是没有通常一些诗人们所犯的毛病。为什么她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这有两个原因:
一、蓝湖媚影很重视诗的继承性,她不是从朦胧诗、后现代诗里去寻找诗的写法,而是追溯到上世纪,追到台湾诗坛去学习。这样就让她具备了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在创新时,能很好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发扬。
二、她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是人云亦云,即便是学习郑愁予们,她也在坚持着自己的独特性。这种肯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历程,会让诗意有创新也有升华,这是蓝湖媚影给予我们的启迪。
最后再重点说一点,关于诗美创造。笔者在评黄药师的诗时,曾引用了诗人洪迪的一番话。这里再次引用:“诗美宛如桃子,有皮、肉、核、仁四层。皮为形式美,肉为形象美,核为情感美,仁为意蕴美。它们相互渗透,像四个捣碎重捏过多次的泥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又浑然融合成有机整体。而诗美创造更是与诗语言创造难解难分的同一过程。创造是诗本体中最根本的核心。”蓝湖媚影在这首诗里,就是很好地将诗美创造和诗语言创造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诗语言的用法,对诗来说很重要,蓝湖媚影无疑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在用语上,总是从意念的角度来审视,在关注词藻的同时,用灵巧的眼睛去解释,这就让诗句活跃了起来。
笔者在这篇评里,没有去引用蓝湖媚影的一句诗,希望诗友们对照蓝湖媚影以前的诗,来读这首诗。相信这样会更有体会。谨以此评,抛砖引玉。
标签
相关文章